4月1日那天,由晉余生組局,加上齊斯和一個自稱“徐寧”的女人,在一間茶室里玩了一場劇本殺。
線下劇本殺很少有三人本,因此三人理所當然地選擇了線上本,并在一個簡陋的a中隨機挑選了一個叫做三日莊園的劇本。
除了拋硬幣、扔骰子外,世界上很少存在真正的隨機性選擇,大多數看似隨意的決斷打從發生起,就受到心理暗示、環境、情勢等種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得可以被引導和預測。
三人本的數量有限,角色恰好為兩男一女的寥寥無幾,評分更是兩極分化,層層篩選下來,三人在當時不約而同地做出了同一個選擇。
齊斯知曉背后的彎彎繞繞,因此對于徐寧“開天眼”、提前了解劇本信息的情形也早有預料。
這從來不是一場簡簡單單的游戲,不過是某些官方組織注意到了他,想以比較平和的手段接近他,評估他的危險性。
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兒,卻都心照不宣,畢竟某些事放到臺面上講,會很麻煩而齊斯恰恰是個怕麻煩的人。
三日莊園這個劇本設計得頗有意思。
三名玩家和一個nc互有仇怨,機緣巧合之下一同被困在一座莊園中,并在夜間對各自的仇人痛下殺手。
每次只要死了人,莊園的時間就會重置,而死者也會失去死亡的記憶,在次日復活。
直到第三天,警察來到莊園,打破了日復一日的循環;莊園里的時間不再發生重置,死在最后一天的nc真正地死去了。
三名玩家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找出殺死那名nc的兇手,否則將一同面臨法律的制裁。
最終,齊斯作為“兇手”,在一個無比恰當的時機以順理成章的方式被鎖定,宣告了鬧劇的結束。
復盤階段,劇本發出最后一問“同樣是雙手沾滿血腥的罪徒,難道僅僅因為死者復生,便可以擺脫正義的審判了嗎”
徐寧將這個問題讀了出來,微笑著等待齊斯的答案。
齊斯也笑了“不然呢沒有留下證據的罪行不必被審判,未被審判的罪惡便是完美犯罪。畢竟,法律從來不等于正義啊。”
徐寧臉上笑容依舊“殺人償命是約定俗成的規則,無論是否造成實質上的后果,單是殺人這一選擇就不符合道德。”
齊斯反問“為什么要追求道德呢”
“人類這個種群誕生之際,求生本能和逐利本能是寫在基因里的東西。道德沒有刻畫在任何一個細胞中,卻因為一種名為習慣的錯覺而被強加于所有人頭頂,逼迫個體向群體讓利和犧牲;個體必須壓抑自己的本能欲望,放棄追求最大的利益可是憑什么呢”
徐寧搖頭“但你不可否認,正是一代代人的無私奉獻,周圍無數人符合道德的選擇,才能讓我們的社會發展到現在,讓所有人都能在優渥和平的環境中生存。”
“是啊,所以我從來不去宣揚我這套理念,也不會去勸說那些正義人士成為像我這樣的渣滓。”齊斯將茶水緩緩倒進茶漏,淺棕色的液體經過濾網變得清澈,“汩汩”的聲音將他的話語攪和得渺遠。
“恰恰相反,我喜歡那些被一些虛無縹緲的口號煽動得義憤填膺的蠢貨,也敬佩那些明明看透了道德的本質、卻還愿意如飛蛾撲火般去殉葬的義士。但我清楚地知道,我這輩子不會成為這兩者中的任何一種人。”
“過往幾千年、方圓千萬里的人類習慣于遵守道德,無非是因為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困居在極小的范圍內,被地域和血緣形成的社群與紐帶綁架,所有行為和選擇都會在這一共同體當中傳播,成為大部分人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