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是哪位說過,把這些鬧事的考生全部開除了怎么樣”
“沙漠地區又有考生失蹤了”
如一顆炸彈,指揮系的耳邊都是砰地炸響。
他們原本還寄希望于失蹤事件只發生在沙漠和雪山接壤的過渡地帶,然而最近的幾次失蹤都在腹地,所有的失蹤事件加在一起根本毫無規律。
只有林逾的表情輕輕淡淡,一如既往隱匿在人群之間。
通訊器里傳來郁郁的話音“報告,第三個考生已經送走了,通訊器也拆了。”
她的“置換”很適合做這種事。
而且她不會問林逾為什么要做這些事。
“很好,辛苦了,請繼續。”
他就是要讓其他人都摸不準真正的失蹤規律。
要等所有人都人人自危,他才能徹底點燃最激烈的矛盾,把一切鬧劇都推至最終末的高潮。
既然畢瑯能靠預言干涉他的行動,那么他就不再行動。
用頭腦、用唇舌、用神態,他一樣可以走到他想要的終點。什么狗屁預言,都敵不過他的意念。
能從原蟲到人類,從野蠻到文明,就因為沒有一刻不在革命。魯迅革命時代的文學
2拆屋效應摘自百度百科魯迅提出的定理,指先提出很大的要求來,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魯迅先生曾于1927年發表了一篇名為無聲的中國的演講中寫道“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天窗了。”
第106章緊急救援11
入眼是大片開闊的河谷。
克洛維斯做夢也沒想到,他這樣慌不擇路地逃竄,居然再次跑回了那條溪流附近。
可惜這次不再是他能依靠“鷹眼”搶占先機的優勢地,相反,溪邊可供遮掩的地方不多,對他而言很不友好。
但已經到了這里,克洛維斯只能踩著河灘碎石,嘗試涉河趟過。
他現在聽不見身后的交戰聲,距離隨行監考所說的“兩分鐘”不知道過去多久。
克洛維斯試圖從rc鏡片的彈幕里找到一些線索,伸手一摸,卻發現自己的鏡片竟然在逃跑路上就弄丟了。
他又摸向通訊器,然而手指還未觸碰到發送通訊的按鈕,另一道沙啞的歌聲率先闖進他的耳廓。
克洛維斯的身軀不自覺一抖。
雙股戰戰,他搏命一般邁開雙腿,手腳并用地試圖爬過河去。
歌聲卻如鬼魅似的,啞得幾不可聞,可是牢牢纏住了他。
“睡吧、睡吧,親愛的孩子安睡吧。
“閉上眼、收手腳,迎接燦爛的黎明”
“黎明后、太陽起,孩子的手兒向哪里”
伴隨著低低的笑音,克洛維斯艱難無比地爬上了對岸,他從地上撿起一根斷枝,拄在地面,拖著濕漉漉的軍靴拼命前行。
是福利院。
該死的,是福利院啊
他們又在抓捕“小山羊派”,他們又要把小魚帶走折磨,他們又會不擇手段地欺詐、毆打、誘導、蠱惑
被發現了嗎
要被抓回去了
因為他違反規則,他是壞孩子,他有一顆黑色的心臟,他難辭其咎,他必死無疑。
那么他會面臨什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