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云哥兒。”蘇云蹲在地上,看著胸瓶,嘴里小聲的說到。
“云哥兒,胸腔閉式引流引出少量的氣體,估計肺部還是有破損的位置。”小護士補充了一句。
怎么才四月份就這么熱了呢?她覺得臉熱的口罩都戴不住了。熱氣隨著呼吸,從口罩的縫隙噴上來,把整張臉的溫度提升了許多。
都是這該死的天氣,小護士心里想到。
“崔老在辦公室。”周立濤手里拿著一個本夾子,上面夾了一沓A4紙,用他自己的方式記錄了很多患者的情況。
蘇云讓他叫云哥兒的話,周立濤就像是沒聽到一樣,黝黑的臉上每一個雀斑都表示著拒絕。
他和家屬說了兩句話,安排一名急診科的醫生給處置,便和鄭仁、蘇云來到崔老的辦公室。
敲門,進去,周立濤開始匯報病史。
崔老沒有和鄭仁說什么,只是看了他一眼,就開始認真的聽周立濤匯報。
“患者為女性,55歲,當地醫院診斷為先天性胸骨后膈疝。
患者于8個月前出現進展性呼吸困難和活動時心悸,加重2個月。于當地醫院住院,并予以手術治療。
術前CT回報:胸腔內的腸內容物壓迫右肺中下葉,導致肺不張,縱膈偏移。
這里是患者第一次手術前的片子。”
說著,周立濤很熟練的從片子袋里拿出一個袋子,交給崔老。
從細節上看,周立濤的確是很精干的急診科住院總。只是短時間的了解病情以及查體,很多情況都基本掌握。和崔老匯報的時候,也有條不紊。
鄭仁心里贊了一句。
“繼續。”崔老沒有看片,只是淡淡的說到。
“第一次手術,術中發現縱膈胸骨后缺損中位直徑為7cm,大部分疝入的包括小腸和大腸,還有大網膜。給予疝囊切除后右肺復張的時候發現了肺氣腫大泡并自發性氣胸。急診臺上胸科會診,給予胸腔閉式引流。”
周立濤拿著患者家屬復印的病例,麻利的翻到手術記錄的頁面,挑重點說到。
“術后6小時,胸腔閉式引流引出大量氣體。氣體量很大,經胸外科會診,決定二次上臺開胸做肺大泡修補術。”
“術后1周,患者突發通氣障礙,急查肝功能發現轉氨酶升高。CT顯示,右肺再次出現壓縮,有實質性臟器進入胸腔,懷疑是肝臟。”
“當地醫生與患者家屬溝通,建議患者至我院就診。”
說完,周立濤把病歷夾子放下,并把最近一次的胸部CT片插到閱片器上。
鄭仁不知不覺的左手放到右側腋下,右手托腮,眼睛微微瞇了起來,開始閱片。
患者的病情,周立濤講述的很詳細了。兩次手術,一次是胸科手術,一次是普外科手術。
術后患者的病情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出現更嚴重的肝疝情況。
要急診手術,這是確定的了。但到底是胸科做還是普外做,中間的分寸感是很微妙的。
一般的醫生都不愿意接手下級醫院送來的術后患者的。
那意味著很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