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巨匠級別的技能,應該沒問題吧,鄭仁心里想到。
1967年Yasargil首先成功地將顳淺動脈于大腦中動脈吻合以治療腦缺血性疾病,此后許多國家均開展了這類手術。
鄭仁就不信自己的手術技法還比不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手術水平。
進入系統手術室后,鄭仁見實驗體躺在手術臺上。
他沒著急手術,而是先觀察實驗體的體位。畢竟是陌生的神經外科手術,再如何謹慎,都是有必要的。
系統采用在患者仰臥位狀態下行氣管插管、同時給予靜脈用藥的全身麻醉方法,并且用橈動脈穿刺,連接有創動脈壓監測,便于及時觀察術中血壓的動態變化,為控制、調節血壓提供可靠的依據。
能隨時隨地的監測動脈壓,看樣子大豬蹄子也很謹慎,鄭仁做出判斷。
實驗體的頭部偏向健側,一臺顯微鏡擺在術區里。
鄭仁瞄了一眼,是蔡司的!他有些小小的興奮。
根據蘇云的描述,蔡司的顯微鏡可以讓自己盡量避免前庭神經不發達的困擾。
要不然每次做完一臺顯微手術,術后都像是坐了過山車一樣難受。
鄭仁討厭過山車!
應該是可以了,開始手術吧。想到這里,鄭仁注意到實驗體已經做好了備皮工作。
神經外科的備皮就是剃光頭,有經驗的護士,剃頭又快又穩,沒有經驗的,要么會留下點頭發,要么就會割傷頭皮。
鄭仁看了一眼,大豬蹄子是個有經驗的護士,備皮幾乎完美。
常規腦外科消毒,鋪蓋無菌敷料,切緣周圍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藥,翼點入路切開頭皮及皮下組織并雙極止血。
頭皮的血運簡直太豐富了,鄭仁雖然是巨匠級別的手術技能,可他是被系統揠苗助長起來的,并不熟練。在這一步上,浪費了相當長的時間。
隨后鄭仁開始游離顳淺動脈,單極切開顳肌反向頂部并用生理鹽水紗布覆蓋保護。
用AO動力系統和銑刀去顱骨骨瓣,剪開硬腦膜,顯微鏡下游離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
顯微鏡不錯,40倍,鄭仁每一步動作都很小心謹慎。
但畢竟是第一次做,他在這一個步驟上失敗了12次。
手術失敗,實驗體死亡……
手術失敗,實驗體癱瘓……
此類的提示鄭仁看的幾乎都麻木了。
不過畢竟有顯微手術的經驗,神經外科的手術范圍狹窄,鏡下動作盡量輕柔的特點他很快就完全掌握。
第13次手術訓練,鄭仁終于完美的把游離步驟做完。
選擇合適受體,將顳淺動脈的斷端與大腦中動脈進行端側吻合,用10/0ploene線鏡下縫合,縫合過程中使用軟針頭帶肝素鹽水反復沖洗術野及管腔防止血栓形成。
吻合完畢后徹底沖洗術野,翻轉硬膜,清點手術用物,將顳肌內層貼敷至腦膜表面并與骨緣處硬腦膜固定。
回置骨瓣,3/0可吸收線縫合頭皮,覆蓋碘紗包頭。
手術完成度,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