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里,美國科學家宣布一項重大科技突破:借助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讓它們準確抵達人體某個部位,進而讓納米機器人實現藥物遞送,或進行智能微手術。
以前納米機器人在人體內可控自主運動,一直是一個難題。
因為納米機器人太小了,只有人類頭發絲的幾十分之一,進入人體體內很難定位;如果進入血管,被血液等一裹挾和沖擊,往往失去控制,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光聲效應最早于1880年由貝爾發現,光聲成像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非入侵式和非電離式的新型生物醫學成像方法。
在研究領域,光聲成像已經廣泛的應用。而且光聲技術正由微觀實驗室階段逐步走向宏觀臨床實踐階段。
控制納米機器人進入人體,只是這個領域的一項實際應用。技術是已經臨近突破點,但鄭仁覺得略有點遺憾的是連1期臨床都沒有進入。
蘇云的做法鄭仁也理解。
無論是布魯赫家族還是楚努昂塞,亦或是秦家、鄒家等等,有限的索取,并且在他的長袖善舞下變成自己想要的東西。
只是沒有進入1期臨床的一個項目,鄭仁只是隨便的想一想。畢竟小石頭那面連第一次手術都沒做完,還琢磨不到后面的治療上去。
卻沒想到蘇云直接把史懷儒都拎來了。
能不能做成是一回事,關鍵是納米機器人用來清理散在的腫瘤細胞還可以。但像是小石頭脖子上,甲狀腺腺體組織的實性腫瘤,不管怎么做都沒用,還是要手術去完成。
這種腫瘤用微觀智能機器人來完成是不可能的,畢竟大到裸眼都能看的很清楚。
所以鄭仁覺得蘇云還是有點急躁。
兩人聊了一會,史懷儒還是那副表情,懶洋洋的生死不知。
這次沒有任務,鄭仁才知道上次他真的是給自己天大的面子,還能交流幾句。而這次他根本就是一動不動,要不是系統面板很干凈,鄭仁都會以為是個模型被蘇云隨手放在椅子上。
“你叫他來做什么?”鄭仁問蘇云。
“這么大的事情,不得跟你說一下?”蘇云詫異的說道:“老板,克里斯蒂安的意思是成立實驗室,納米技術他那面有成型的,比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技術還要好,是布魯赫家族私有財產。”
“……”
鄭仁真是無法相信一個古老的可以從歷史書上找到蹤跡的大家族,竟然這么與時俱進。
不過想想當時老羅切給自己的承諾,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手術,對于人類來講是必須的。但對于布魯赫家族來講,根本毫無意義。
所以他們的關注點在生物學上,而不是臨床手術以及治療。
看了一眼真實之眼,鄭仁覺得自己還不到1500點的精力值真的是不夠用的。
也不知道精力值要怎么鍛煉或者完成什么任務才能獲取。
布魯赫家族已經展現了他們的誠意,這種人的好處可不是平白就能拿的。
一想到用真實之眼,鄭仁就像是坐過山車一樣,有些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