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來的歌聲中,老賀拿著面罩,罩在小石頭的口鼻位置。
呼吸之間,小石頭在藥物的作用下沉沉睡去。
“鄭老板,這孩子挺懂事。”老賀看著沉睡的小石頭說道。
“嗯。”鄭仁點了點頭,“麻醉,準備擺體位。”
小石頭的手術體位已經預演了很多次,鄭仁要在介入配合下做頸部腫瘤的切除手術,和普通手術不同。
高少杰和林淵開始忙起來,而鄭仁也沒叫其他人,整臺外科手術準備自己和蘇云完成。
對于巔峰級別的他來講,助手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可是需要蘇云那個級別的助手。而且要經過橈動脈進行造影、局部打顯影劑,手術臺上實在站不下更多人。
老賀在忙碌著,插管、調整呼吸機的數值、給藥。
謝伊人在和巡回護士輕點器械數,最開始的這段時間,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很抗拒別人的打擾。數數一旦忘記,就要重頭再來。
碰到個脾氣火爆的巡回護士,當時就會暴走,指著鼻子罵人。
鄭仁靜靜的站在閱片器前,抱著膀最后一次看片子。
12′22″后,蘇云的聲音傳來:“老板,別相面了,刷手上臺。”
“嗯。”鄭仁點頭,轉身去刷手。
體位擺好,鄭仁去穿鉛衣、刷手,回來穩穩的站在一旁,沒有在第一時間站到手術臺邊。
氣密鉛門關閉,高少杰已經完成了穿刺,林淵當助手配合下開始踩線,進行超選。
他要做的是局部血管注入吲哚菁綠。
2009年東洋學者Ishizawa發現肝腫瘤患者術前靜脈注射吲哚菁綠,術中用近紅外顯像技術可檢測到腫瘤組織呈現熒光,使術中腫瘤病灶的實時可視化成為可能。
最開始吲哚菁綠用于肝臟分段以及其他肝臟疾病的診斷性治療。
隨著時間推移,術者們發現可以用紅外顯像技術檢查到腫瘤組織的范圍。
于是隨后幾年,特制的腔鏡下用吲哚菁綠標記的胃癌、食管癌等癌癥手術治療方式迅速在臨床展開。
只是因為分子靶向熒光鏡技術沒有得力的人推廣,而且很多臨床醫生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再加上還要改變手術習慣、應用新的儀器,所以這項技術的推進才很緩慢。
吲哚菁綠已作為目前唯一一個被批準用于臨床的NIR熒光已在肝癌顯影和前哨淋巴結顯影等應用上已初見成效。但由于吲哚菁綠本身并不具有腫瘤靶向性,自此,具有靶向性的熒光分子探針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鄭仁這次應用的就是這種技術,精準的對腫瘤定位。
而且他走的要比所有人更遠!
正常的分子靶向熒光鏡技術是要在術前外周靜脈給藥,藥物隨著血液循環分布到腫瘤組織上。
借助紅外熒光攝像機把有腫瘤組織的部分呈現在屏幕上,讓術者對患者的病情有更深的了解。
可是小石頭的病情更重,身體更弱,外周靜脈全身給藥沒什么意義,怎么都要加重肝臟負擔。
所以鄭仁直接決定介入下在頸外動脈處給藥,直接作用于術區的腫瘤,使之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