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常說,肝癌的介入治療普及的不好,這是咱們做的不夠。我這不是琢磨著用網絡的力量盡一份力,掙錢……一個咨詢幾塊錢,都不夠耽誤功夫的。”廖醫生道。
“而且門診掛號,咱帝都的大型三甲醫院門診想看上病,不輾轉4-5天都沒可能。就算是帝都人……也至少要1-2天。很多人拖著拖著就晚了,網上問診可能相對而言方便一點。”
“前一陣子,有個兒科的網絡咨詢出事了。”蘇云接過來話題說道:“有個孩子眼睛不舒服,就在網上咨詢了一位兒科醫生。建議讓孩子滴點眼藥水,結果幾天后情況越來越重,最后去附近的兒科醫院,診斷是眼眶蜂窩組織炎,住院治療花了很多錢才治好。”
“后來家里面覺得不滿意,就把那個兒科醫生給告了。最后息事寧人,賠了20000塊錢。兒科醫生委屈啊,但要我說這事兒吧,本身就不靠譜。”蘇云沒有笑,而是少見的很認真的說道。
事情很簡單,說白了就是網絡上看病,給了一個簡單的建議,然后病越治越重,最后患者家屬不滿意。
這還是孩子的眼睛治好了,只是花錢的事兒。要是沒治好,以后不一定怎么樣呢。
“哦?蘇老師您怎么看?”周春勇客客氣氣的問道。
“老板很久前在我們消化內科羅主任那看了兩個腹瀉的患者。”蘇云道,“一個吃點藥就完事,一個卻要做手術。不管中醫的望聞問切,還是西醫的視觸扣聽都是一樣,講究的是辨證論治。”
“嗯,蘇云說的對。可能廖醫生的做法會方便999個人,但千分之一的概率還是我往小了說的。耽誤了一個人,最后就有可能斷送你的職業前途。”鄭仁道,“這件事兒我在海城的時候也想過,但從來沒做,太不靠譜了。平時面對面的問診、檢查、查體、治療后每天查房都有可能出事兒,就別說這種了。”
“本質上來講是醫生數量不夠。”
“這么做風險太大,廖醫生你膽子更大!”蘇云說著,笑了笑道:“癌癥患者可能稍微好那么一點點,畢竟自己都有心里預期。但是你考慮到幾種情況了么?”
廖醫生下意識的問道:“云哥兒,什么情況?”
“首先呢,患者本人并不知情,網絡上詢問你情況。你說你是實話實說還是隱瞞著說?”
“……”
“實話實說,萬一患者不知情,一下子就知道了,情緒崩潰。哪怕是你診斷的毫無破綻,依舊會引發患者家屬不滿意。要是遇到個把偏激的,你要小心了。”蘇云道。
廖醫生默然無語,偏激的患者家屬多了去了,最近幾起傷醫事件觸目驚心。
“要是你隱瞞著說,那以后事兒就更大了。這還只是情況之一,其次呢患者東問西問,有人說要外科手術、有人說要介入治療,拿不定主意最后喪失了最佳時間。你說這個屎盆子會不會扣在你的頭上?”
“……”
“再其次……”
蘇云一邊和富貴兒聊著,一邊和廖醫生講解網絡問診的缺點,把廖醫生嚇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