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陳金山的出現,閩寧村的建設步入正式的軌道。政府的動作很快,閩寧村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內就開始奠基。不同于原劇情中閩寧村在新的地方落地,本著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原則,也想著利用金灘村的品牌效應,所以閩寧村直接在金灘村旁邊五百米的地方落地,實際上就是閩寧村兼并了金灘村。
當初選擇金灘村作為閩寧村重點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持著反對意見的。他們覺得金灘村已經脫貧了,其他地方還很困難,所以要是閩寧村在其他安置點的話,效果應該更好。
吳月娟想了一下說道“我是這么想的,閩寧合作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開一個好頭尤為重要。更何況金灘村現在都成為整個吊莊辦的活招牌了,只要他們能發展的好,其他地方就會跟著學習,比咱們自己推廣要有用的多。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村子,一個鄉鎮搞得好不好,和基層干部的水平也息息相關。金灘村和玉泉營既然能辦成現在這個樣子,跟現在的班子有很大的關系。”
“金灘村的經濟條件好,那么咱們把這里作為試點工作的話,到時候不管是開展新的扶貧項目還是其他共同工作,到時候能起到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
其實楊縣令也想把試點放在金灘村,因為這里是最讓他放心的地方。如果放在其他地方,萬一第一個項目就搞砸了,肯定會讓胡建那邊的同志受到打擊,要是積極性被打擊的沒了,以后援助行動也會有限制了。
“對對對,額也是這個想法。咱們把這個項目搞好,肯定是選擇最好的地方,最得力的人手。他們村子的人現在都富裕起來了,見多識廣,能力也都不錯,加上你們的幫助,相信這個項目肯定能成功。”
隨著楊縣令跟吳月娟打成共識,閩寧村奠基儀式啟動之后,陳金
山留了下來。
陳金山作為對口援助的干部直接就是海吉縣的副縣令,不過具體的就是負責閩寧村的工作。
他沒有著急第一時間就去開展幫扶項目,反而是在當地到處調研,想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得福,我發現這玉泉營的情況不是很樂觀,雖然金灘村情況不錯,但是其他地方還不是很好。單單是咱們這里的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都不齊全。咱們這里只有一個小學,但是學校的教師連一個年級配一個老師都做不到,更別說教學用具的稀缺了。”
“我會發動胡建的企業、學校給玉泉營的小學捐贈一批教具,還有圖書。甚至發動大學生來這里當支教老師,幫助你們。脫貧脫貧,教育為本,只有把教育水平提升上去,下一代的人才不會繼續貧困。”
馬得福說道“陳縣令你說的太對了。俄們原來在涌泉村的時候,好多人其實都很聰明的,但是因為家里窮,根本沒辦法上學。再加上鄉村小學條件更簡陋,俄們的小學只有白老師一個人,根本照顧不過來這么多學生,所以好多人的學習就給耽誤了。”
“要是咱們玉泉營的小學教學水平能上去,將來肯定有好多娃娃有出息。額現在就是可惜了安永富,你看他是一個知名作家,如果當初他自己認識字,肯定早就出名,說不定還能獲得啥諾貝爾獎呢。”
“要不是他娶了水花,讓水花執筆寫出他自己的想法,可能他也沒辦法寫出這么多好的故事,也就不能成為村里的帶頭人了。”
白老師確實是個好老師,但是他一個人肯定不能教育很多學生。尤其是鄉村小學一共六個年級,他每天教育學生再多,也不能跟正常一個班級上班學到的東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