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山點點頭說道“不錯,對了還有醫院的問題,你們這里我看了一下,
根本沒有醫院,就連一個小診所都沒有,你們看病的問題咋辦”
“我們這里根本沒有專業的一生,一些小病小災的話,額爸爸就能治,他是一個赤腳醫生,當初自學過赤腳醫生手冊。至于一些急病甚至是大病,大部分都是找安永富去看,因為他也學過赤腳醫生手冊,這些年還讀了不少醫書,算得上是大醫生了。再嚴重的病,俄們只能送到縣醫院,不過大部分人都沒錢看病,只能等死。”
陳金山嘆了口氣,本來覺得金灘村還算是不錯的,但是跟胡建相比,差了不少。
“得福,我不是說你爸爸的壞話,不過他是個赤腳醫生,確實幫了很多人,但是他的醫療水平和正規醫院的一生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所以我準備從扶貧基金里面拿出一部分錢來建設醫院。”
玉泉營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黃河揚水站、醫院、學校、通電等問題都需要解決。不過現在最緊要的事情確實是醫院,因為整個吊莊戶幾千號人,現在全指著馬喊水這個赤腳醫生,其他的村子根本沒有赤腳醫生,大部分人生病全都是硬抗著,只有扛不住了才去看醫生。
雖然鎮上也有醫院,但是距離吊莊戶的村子實在是太遠了,大部分人為了方便,還是來找馬喊水解決。
趙舒城因為忙著管理公司的事情,很少有在家的時候,所以很多病人找不到趙舒城,只有一些確實嚴重的,才會在趙舒城家里等著趙舒城。
陳金山只覺得千頭萬緒,想了一下繼續說道“另外,咱們吊莊戶的數量逐漸增多,周圍的鎮上、國營農場、縣里都沒有太多的崗位可以了,那么現在就需要解決新移民的工作問題。因為計劃另外移民八千戶,這肯定不能讓他們光靠土地生活。”
“這里的戈壁灘想要種地需要篩沙石,需要建房子,沒有錢根
本不現實。我們胡建那邊有很多的企業家,他們開班了很多工廠,每年都要為招收工人的問題發愁,需要大老遠跑到云南、貴州、四川招工。”
“如果我們可以吧玉泉營的年輕人組織起來,輸送到胡建去,到工廠里打工掙錢,然后他們把錢寄回來,這樣家里人就有錢蓋房子、開墾土地,從事其他的經營項目了”
“胡建這邊的一些工廠工資可不低,一個月能拿到手七八百元,比我的工資都要高。出去一個就能改變一家人的生活,出去幾十個就能改變幾十家人的生活。如果能有幾百幾千人,玉泉營的發展會更快一些。”
馬得福沒有想到那么多,只是覺得如果真的能讓更多年輕人去打工,這樣這里的發展會更快一切。
趙舒城并不知道他們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話一定會排斥他們這樣做的。因為雖然看上去讓那個這里的人出去打工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并不是長久之計。出去打工能有幾年,到時候只是掌握了一些操作機器的技巧,最后還是會回到寧夏,回到玉泉營。但是因為出去打工,這里也沒有適合他們的崗位,最終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只有讓村民在當地能有掙錢的門路才是脫貧的最好辦法,最不濟也是跟趙舒城一樣,讓村民可以去外地開店,自己有手藝,可以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