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層畫面自然便是現實里的情況,廁所外的通道走廊,遠處過來的幾個學生。
第二層畫面則是黑乎乎的房頂以及身邊的哭泣聲。
“阿青,你醒了?嚇死阿娘了。”
王大書心靈接連阿青后睜開眼睛的舉動無疑引起了身邊人的注意,隨后他便被一個女人抱在了懷里。
王大書知道,這應該是阿青的媽媽。
不過話說回來,作為一個小青年,被一個陌生女人抱在懷里,著實有些尷尬。
但身體里浮現的那一絲絲溫馨和熟悉,卻讓王大書有些舍不得離開。
“阿娘,我沒事的。”
好吧,王大書最終還是頂不住那種尷尬,說了一聲,從女人的懷抱里掙扎了出來。
房屋應該就是一座普通的木屋,黑黢黢的,木門開啟著,帶來了少許光線,讓王大書看得很清楚。
茅草屋里沒有什么值錢的家具,只有身下的睡榻,一個小案幾,一張長桌,都很陳舊,僅此而已。
阿青的娘應該三十歲不到,但看上去卻顯得如同四五十歲一般,身上的衣服比較破舊,但勝在干凈。
一瞬間,阿青的無數記憶通過心靈連接朝著王大書灌輸過來,那種劇烈的痛苦差一點沒讓他閉氣過去。
看著阿青的痛苦樣子,阿青娘差點就嚇壞了。
還好,相對于肉身神傳承知識的龐大,一個十來歲小姑娘的記憶僅僅只是九牛一毛罷了。
寬慰了阿青娘幾句,王大書閉眼假裝睡去,腦海里則是查看著阿青的記憶。
看了一番之后,他不由得反應過來,是了,在春秋戰國的那個時代,一般的老百姓日子可是過得很苦的。
說實話,以阿青的家境,在這個時代應該算是偏上了。
那些連飯都吃不起的平民很多都只能賣身為奴。
當然,即便是如此,阿青家里也過得不算好。
在阿青的記憶里,每天吃兩頓,巳時也就是上午九點左右吃早飯,是沒脫殼的稻谷摻水煮成半稀的谷飯,申時也就是下午三點,依然是谷飯。
嗯,晚飯是沒有的,天一黑就睡覺。
阿青父親早逝,因而其六歲就幫著家里放羊,所幸這幾年氣候不錯,青草甚多,羊群繁衍頗多,阿青娘得族人相助,燒荒了一些田地,這日子勉勉強強還能過下去。
至于那個來找阿青的少年叫做羊作,是阿青家的鄰居,關系倒是不錯。
想一想,如果不是遇上范蠡的話,阿青指不定以后就與這羊作成一對了。
王大書一邊查看著阿青的記憶,一邊心頭感嘆。
不過,直到將阿青的記憶看完,他也沒能找到與白猿有關的記憶。
當然,即便是如此,王大書也不氣餒,記得里阿青與白猿是在一片小樹林相遇的,那么記憶里阿青放羊的幾片樹林,后面就要去看看了。
再者,阿青的年歲實際上并不只是十歲,而是已到十三,這正與所述符合,只不過是因為食物缺乏的緣故,使得身材遠遠不如后世之人,看上去要小上兩三歲。
腦子里想著事情,阿青娘就叫著阿青吃飯,端了兩碗谷飯進來。
要說這谷飯,王大書一看,還真有些吃不下。
自己在腦海里想一想就知道了。
之前就說過了,沒脫殼的稻谷摻上水煮,煮出來的谷飯看一眼就沒胃口了,黑乎乎的,似乎還加了一些什么野菜。
這就是春秋時期,老百姓的食物,至于下飯的菜肴,呵呵,連井田都沒有的越國,其農業技術相對于其它諸侯國要落后多少都不用說。
而就算是農業技術最發達的楚國,其田土產量之低,放到后世都足以讓人驚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