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婦人聽了若有所失,又惆悵道“竟然年紀這樣大了才被找回也不知郡主從前流落民間,可曾有過心上人”
便有人接話道“都這個年紀,定然是有過了可國家大事為重,郡主應當也不得不慧劍斬情絲”
一番話倒是說得人人都惆悵不已起來。便有人央那彈琴作歌的老漢“郡主是為了家國大義而北上,若真的還為此舍棄了自己的情愛與心上人,那該是何等痛心,何等不凡之事老丈,可有應景之歌且唱一回,再送她一程”
那老丈點點頭,低頭細思了一回,竟真的重又彈撥了幾下琴弦,放聲歌道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大虞通史中記載“月華郡主,慎宗養女也。上賜名為李琇暶,小字折梅,本前朝貴胄之女矣。永徽十五年初,上降旨御封其為月華郡主,命其北去北陵,和親納烏第汗王,以換取承王南歸。月末,郡主安抵北陵國都天定城。越六月,承王歸朝,面圣拜謝隆恩,涕泣交流,不知所云;其時承王已去國十六年耳。
“于承王入中京前,永徽十五年五月,北陵忽起內亂。七月,時有云川衛小旗張校,乃昔日潛居北陵之密探,單騎疾奔回京,上稟曰月華郡主自新婚之夜起,即堅拒納烏第汗于帳外,言“待吾伯父平安歸虞,始信大汗結好之誠意”,算得承王一行入關后,方松口相迎。納烏第汗大喜,當夜前往郡主帳中,欲與郡主相會。不料郡主早有決斷,暴起行刺納烏第汗,與之同歸于盡。納烏第汗生前未及立儲,現北陵國內陷入內亂,已兩月矣。其身后只遺下一庶子,其子年幼,而諸兄弟年輕力壯,各據一方。納烏第汗之幼子與諸叔伯爭位,動亂之勢已成,各有擁躉,相互攻伐,互有死傷,恐數年內再無力南侵。
“上大喜,曰此事雖非朕潛心安排,然月華有勇有謀,實居首功,嘆惋其紅顏薄命,為昭其英勇節烈,特旨追封為榮暉公主,命禮部為其治喪,建衣冠冢于中京城外落雁山上。
“時長宜公主有疾,言行悖亂無章。聞月華郡主之喪訊,驚惶四顧于左右道吾昔日曾夢月華薨于永徽十五年,今驗矣。左右大驚,上報于今上。上大怒,極言申斥。長宜公主憂懼,上表云兒昔年曾得一夢,夢中人云今明二年,月華命中該當有難,兒亦有一難關,就應在此。兒昔日曾與月華有舊交,亦曾提前示警;今兒已無恙矣,不意月華卻應了夢中所言,兒一時震駭,心有所感,故有此言,還望父皇恕罪。上赦之。
“九月,榮暉公主衣冠冢成。十月十二,上命禮部尚書謝華遙、中官高方智、云川衛指揮使盛應弦為特使,持節以祭。”
又有專門記載當時八卦消息的仙京筆記中,有一則軼事云
“嘗聞榮暉公主行刺北陵納烏第汗,與之同歸于盡,引發北陵內亂,一時無力再南侵擾邊,公主實有大功于國。嘆公主之節烈,堪為舉朝之楷模。永徽十五年九月,公主衣冠冢于京城外落雁山上落成。十月十二,永徽帝遣使持節代祭,備極哀榮。
“時有京城百姓上千人,感于公主大義,扶老攜幼,亦祭祀公主于落雁山下。帝使一行下山回城時,偶聞百姓中有一老丈,鼓琴而歌古送葬調薤露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其中一人聞聲策馬而出,駐馬回首,問曰昔日公主出京北上,可是老丈作歌為別老丈誠惶誠恐,拜曰正是草民。帝使遂道當日之歌,今日可曾再為,以酬公主老丈再拜曰敢不從命遂歌曰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彼時風雪忽起,眾人慌忙四下退避不迭。歌罷再看時,那帝使早已孤身策馬遠去。便有人問那是何人身旁人皆面面相覷。適有一書生,聞言便道某觀其人面相,仿佛若是云川衛指揮使,盛應弦盛大人。
“忽有一小兒曰非也。方才小子曾偶見那帝使聞歌而泣下,淚灑衣襟;若真是大名鼎鼎的盛指揮使,其乃當世之堂堂大英雄,鐵骨錚錚,何等英豪,又怎會當眾落淚可見秀才你說得不真。
“亦有人幫腔曰帝使持節來祭,一行人全穿著素服,又高踞于馬上,面目難以看清;其中年輕郎君,總有二、十之數,豈敢斷言那一位就是盛大人
“眾人納罕,爭執起來,眾說紛紜,難有定論。及待其后,風雪停歇,眾人上山祭掃,見公主墓前,有人遺下一雙木雕大雁,栩栩如生;若注視許久,則生錯覺,覺雙雁幾欲引吭高歌,振翅同飛。
“其后,榮暉公主墓便生出許多傳說,惜哉全無答案。如當日是誰在墓前遺下雙雁,為何哀歌起而風雪至,哀歌終而風雪歇;在山下與眾人交談之帝使其人究竟是誰,又為何聞哀歌而至潸然淚下,終不可知。”
第個世界西洲曲終
請期待第四個世界生事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后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