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秦王繼位那天發生的異象很快便如同雨后春筍般傳遍六國,對此,各國反應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說都不太好。
韓國是七國中最弱小的國家,也是最先嚇破膽子的國家,韓王然立刻召集百官商討此事,勒令其想出辦法讓秦國不再東伐,有人向他推舉公子非的改革之法,可改革需要時間和成本,秦國的征伐又如利劍般懸在頭頂,韓王好高鷺遠,貪圖捷徑,想要一個既快速又有效的方法。最后商討來商討去,商討出了一個餿主意。
齊國距離秦國遙遠,剛從五國伐齊的凋敗中恢復過來不久,又逢太后新喪,后勝相齊,秦國派遣間諜潛入齊國,使用反間計,用大量黃金等財物游說后勝等眾多齊臣,使他們勸說齊王與秦修好,不修攻戰之備。
齊王這個腦子不好使的君王和他那些貪圖短利的大臣們居然全部都相信了秦諜的計策,還真就傻傻的沒有參與信陵君合縱。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大原因是齊國還未從衰敗中恢復過來,國力已經支撐不起戰爭了。
燕王喜想從這次異象中撈到些好處,但又不敢明面上碰瓷秦國,于是絞盡腦汁想出了個主意,你們秦國現在最炙手可熱的兩個人不都在招賢嗎,那我們也招而且我們的黃金臺還是正版的呢,于是下令,重修黃金臺,曾其舊制,招天下賢。
招了,但是沒人來。
至于趙國,趙國是個硬骨頭,當趙國朝堂上下知道那個昔日里在邯鄲受盡欺負的小娃娃現在已經成為了秦國新王,并被上天所眷顧后,第一反應就是后悔。
并非是后悔沒有對嬴政更好一些,而是后悔當初沒有在他年齡還小時殺了他,以絕后患,尤其是新平原君趙接,心里都快因為沒聽自己父親的話而后悔死了。
楚國因為華陽太后的那場動亂,一下子被打擊掉在秦廷中的半壁江山,正在緊鑼密鼓地思索如何將這半壁江山再打回來。
雖然秦王目前年紀還小,但已經開始為他在宗室女中選擇合適的女子當王后了。
想得挺美。
至于魏國,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率領五國軍隊合縱,擊退秦軍于河外之地,追擊至函谷關,大破秦軍,這是近幾十年來魏國和秦國戰爭中的唯一一次勝利,因此一時間信陵君威振天下,風頭無兩。
打了勝仗,本應歡喜,可魏王圉卻一點兒也不高興,所有的恭維和稱贊都是給信陵君的,和他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不,其實是有一點兒。
讓他本來愚鈍懦弱的名聲好了一些,但僅限一點兒。
慶功宴上,觥籌交錯,八珍玉食,肴饌美酒,舞姬美婢,應有盡有,一派熱鬧盛大之像,魏王舉起酒爵,裝模作樣地敬了信陵君一爵酒,面上帶笑,賀他大破秦軍,得勝歸來,筵席上一派兄友弟恭的景象。
實際心里不爽得要命。
信陵君回了魏王一爵酒,同樣表面上和他客套一番。
歌舞過后,就在魏王以為結束筵席馬上就要結束時,信陵君突
然起身,屏退舞姬,走到大殿中間,深深地施了一個大禮,語氣愧疚,低頭道“臣弟有錯,煩請王兄諒解。”
魏王表面驚訝“王弟何錯之有”
其實心里都快高興死了,自己正愁抓不到他的錯處呢,沒想到信陵君居然自己自曝了,真是美哉妙哉啊。
信陵君看了自己的老仆一眼,老仆接受他的命令。離開殿外,很快便又返回殿中,還帶進來了一位少年,這少年約么十三四歲的樣子,衣著普通,眉眼間和信陵君有些相似,看見魏王后跪地磕頭,很鄭重地朝他行禮。
魏王恍然大悟,問道“你兒子”
這是疑問的語氣。
信陵君回道“君之子也。”
這是肯定的語氣。
魏王
滿朝文武
這是我們有資格聽到的嗎
他們全部都不約而同地低下頭,要么裝作喝酒,要么假寐,或者研究今天的葵菹顏色為什么這么綠,心里又是害怕又是好奇。
一片寂靜中,信陵君將這少年的真實身份說了出來。
少年名叫魏無恙,是魏王寵姬如姬的孩子,如姬死前早產,拼了命保住這個孩子,將其交給自己的阿姊,帶出宮外。
如姬之姊洛姬為了保護魏無恙,躲避衛士們的追殺,居然帶著他一路逃亡到了趙國,后來洛姬身體有恙,意識到自己很有可能命不久矣,便只好帶著魏無恙來投奔信陵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