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竊符救趙后,信陵君身為魏王的親弟弟都不敢回到魏國,在趙國待了十數年,更別說只是寵姬的如姬了,因此對與如姬一直都很愧疚。
所以信陵君希望魏王能認回魏無恙。
莫名其妙有了個十三歲的大兒子,魏王簡直不要太酸爽,心里像是吞了蠅蟲似的泛惡心。
即使再不喜歡,魏王還是認下了魏無恙這個公子,相應的條件是,他收回了信陵君的上將軍印。
信陵君早就知道魏王猜忌自己,心中悲苦,但也不好再說什么,歸府之后,便不再過問政事,每日只知喝酒循歡,沉溺酒色。
而魏無恙這個魏國新任公子,在魏宮內,也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境地。
嬴政繼位典禮后,下到黔首庶民,上到王公貴族,秦國整體都維持著一股歡快興奮的氣息,久久不散。
雖然之前魏國合縱讓秦軍打了一次敗仗,但蒙老將軍復盤之后,很快卷土重來,擊取晉陽。
而那天從空中降下來的種子也被朝臣們仔細收集起來,裝到容器里,不敢有絲毫遺漏。
金黃色的種子容量多達五十升,黑色帶有棉絮的種子稍少一些,才只有一升,驚喜過后,朝臣們卻開始犯難了。
之前從未有人聽過見過這些種子,根本不知道這些應該幾月種植,幾月除草,需要什么土質,有什么種植要求,簡直就是一頭霧水,甚至就連到底能長出何種東西都不知道。
什么都弄不明白,大家感覺到
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商討半晌,他們想出了一個注意,那就是將這兩份種子交給姜珂來種植。
一來,她那里有全天下最會種地的農家之人,二來,之前的大蒜和番薯,這兩種罕見的作物也都是姜珂種植的,她肯定早就種出經驗了。
姜珂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都是怕自己種不出來作物,大王罰你們,天下笑話你們,想把這份壓力轉移到我身上。
但她還是將這份燙手的山芋給接下來了。
而且言語之間還非常真誠,說自己為了蒼生,為了秦國,為了大王,愿意每天夙夜不怠,戴月披星地勞作,不敢有絲毫懈怠。
朝臣們第一次感受到算計到老實人身上的愧疚,而且還是那種一心為國為大家的老實人。
就怪難受的。
不過說來也巧,姜珂將這兩份種子運回家的第二天,就在灃水河畔撿到了一份竹簡。
大家研究過后,很快確定這是有關兩種作物的“種植說明書”。
群臣這是什么逆天運氣
呂不韋在秦庭中舌戰群雄,輔佐國政的時候,姜珂在種田。
呂不韋出兵把六國打得死去活來的時候,姜珂在種田。
任憑外面風起云涌,斗得腥風血雨,沉淀了三年的姜珂依舊守著自己的百畝良田,繼續沉淀。
數月后,作物豐收了,她終于完成沉淀。
依舊像前年收獲番薯那樣,秦王親臨,百官畢至,只不過這次沒有黔首圍在外田中間。
這第一種植物名為玉米,植株很高,扒開深秋枯黃的葉片,露出里面一個個棒槌似的果實,果粒一粒挨著一粒,金黃飽滿,沉甸甸的,熟透的玉米在田地里散發著一種香氣,光看這顏色就能想象到味道會有多么好吃。
至少會和梁米一樣美味。
和粟米不同,玉米的皮很好扒開,十分方便,烹飪也簡單,庖人將收獲好的玉米或是放到水中烹煮,或是放到火坑里炙烤,不到一刻鐘,新鮮出爐的玉米就分發到分發到每人面前了。
太倉令拿起玉米吃了一口,汁水充沛,軟糯香甜。
好吃
他很快吃完了一小段玉米,嘴里還在回味剛才那種糯糯的味道,其他朝臣也都如他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