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珂
“我只是隨口一說,忽悠李斯的。”
“整個咸陽城,誰不知道咱們三個天下第一好”
“真的嗎”
“真的”姜珂抬手道,“這世界上再沒有什么東西能比我的真心還真了。”
姬萍信了她的鬼話,極度了解姜珂的嬴嘉卻是差點兒沒忍住翻了個白眼。
好在她自認為是位優雅的淑女,又硬生生地把這個白眼給憋回去了。
自己選的主君,還能怎么辦,聽她忽悠唄。
安撫好她們后,姜珂乘車來到了治粟內史府中。
治粟內史這次叫姜珂過來,主要是和她商討一下關于棉花種植的方案,是每個里合起來統一種植,還是分開到各家各戶種植。
姜珂
這種事情也需要問我嗎
想到她給韓非寫得那
封信,隨口一說治粟內史不干活兒,不會真成事實了吧
吐槽歸吐槽,但她還是根據事實仔細和治粟內史分析了下情況。
番薯,玉米等作物一旦受害必將顆粒無收,所以每戶要留下至少一半的田地種植粟米。剩下的各四分之一分別種植番薯和玉米。至于棉花,大約每畝產量在五百斤左右,而填充一床衾衣只需要八斤左右的棉花。
在古代男耕女織的社會,耕種和紡織是同樣重要的,官府征收的賦稅就包含布帛這一項,在市肆中,布帛甚至可以當做錢幣使用。
冬季桑葉凋零,不適合養蠶,且蠶寶寶嬌貴,生在夏天卻厭惡酷熱,喜歡濕潤卻又討厭下雨,養蠶繅絲工序繁瑣,所以絲帛價格昂貴,都是給賣給上層貴族穿得,普通黔首交完租賦后,能留下一件粗布麻衣穿就算不錯了。
姜珂又想起了原身那個善于織布的媽,明明以織布為生,可去坷從小到大卻從未有過一件新衣服,全是撿她哥哥剩下的穿。
棉花則不同,從產量到保暖性來說,都比絲帛和苧麻要好得多,還經濟實惠,適合普通黔首。
工坊里的蠶妾們已經開始研制棉線了,屆時把紡織棉線之法交給黔首們,豈不是能實現孟子口中的“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了
考慮到第一年對于棉花處理不太熟練,姜珂建議可以每家分開,暫時只種幾畝,看看效果。
和治粟內史商談完畢,姜珂又去了一趟工坊,等她從工坊里出來,時間已經不早了,所以姜珂決定先回家,明天再去找嬴政匯報工作。
晚風揚起她的鬢發,霞光成綺將白云打碎,天空被渲染成熔金般美麗的顏色,余暉昭映應在路上急于歸家用飧食的黔首們身上。
她想到了自己剛穿越過來的那個傍晚,那天殘陽下邯鄲街頭的漫天風雪讓姜珂感到悲嗆蒼涼,萬事皆悲。
可現在,她只覺得今天的晚霞很可愛,風很溫柔。
此時,楚國蘭陵一處屋舍內。
韓非等人洗手漱口之后,鄭重地整理好衣襟,按照次序,為荀子獻上肴撰,見今日席上有一道陌生菜肴,荀子問道這是何物”
其余弟子們皆是搖頭“弟子不知,這是韓非師兄命令庖人為您準備的。”
然后將視線看向韓非,他道“是阿珂所贈。”
荀子用筷箸夾起一根,嘗了一口,夸贊味道不錯。
等他用完飧時后,弟子們才依次落座,開始用飧。
韓非沒說的是,姜珂專門給他帶來了一盒顏色鮮紅聞起來比茱萸還要辛味刺激的醬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