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想想啊,剛吃完飯腦子有點轉不過來。”
韓易摸著依然發脹的上腹,想了半天,才組織好語言。
“吉姆伯庫斯那邊,想讓貝恩斯托克的資深經紀人彼得戈德堡,出任uta新聞與廣播板塊的負責人,理查德萊布納和卡羅爾庫珀給他做副手。”
“貝恩斯托克”趙宥真沉吟道,“2014年被收購的ns貝恩斯托克嗎安德森庫珀的經紀公司。”
“對。”
“我沒記錯的話,杰伊蘇斯現在在管新聞與廣播部門”
“是的。”
“吉姆伯庫斯這是想”
趙宥真張了張嘴,欲言又止。她的心中已然有答案,但想到自己與韓易之間的職業關系,宥真覺得這種推斷,也許不該從自己的嘴里講出來。
韓易主動提起董事會會議的話題,是他自己的權利。自己出于關心追問一句,也沒什么問題。但對他陳述的情況妄下論斷,就有些逾矩了。
畢竟,韓易不止是她傾慕的對象,也是她就職的藝人管理公司創始人。作為一個業務板塊的經理人,對雇主其他公司的事務隨意置喙,怎么想都不太妥當。
人際交往中保持審慎的態度和適宜的距離,是趙宥真從父親身上學到的東西。任何人,不管關系再親密,感情再深厚,都要注意尺度和規矩。沒人能完全了解對方的紅線,所以先在自己心中劃上一條。不該說的絕對不說,該說的,在心里存下一半,只拿另一半來說。這種未雨綢繆的尊重,才會讓彼此之間的關系歷久彌新。
韓國大檢察廳國際協力團團長趙永哲的官場生存學,有一大半他的女兒都不認同,唯獨關于敬畏之心的這幾條,她全盤接受。
“想什么你繼續說,宥真。”
與趙宥真朝夕相處,每周不知道要討論多少話題的韓易,自然清楚趙宥真在這方面格外注意。他在一個停車標志前轉過頭,沖汽車后座露出了一個溫和的笑容以示鼓勵。
“我既然愿意當著你們的面說這些事,就是想要聽聽你們的想法。”
“讓杰伊蘇斯更進一步。”徐憶如忽然開口說道。
她跟趙宥真的想法類似,韓易的事業是她未經允許不應該去觸碰或者施加影響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成體系的經營邏輯、管理模式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論,一味地打著對別人好的旗號,頤氣指使地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問題,只會讓關心的人徒增煩惱。
但在韓易主動尋求幫助的前提下,徐憶如也不吝于分享她作為旁觀者也許更加清晰的視角。
“你也這么想嗎”徐憶如幫她完成了下半句話,趙宥真并沒有著惱,反而相當認真地與寶島姑娘探討起來。
“杰伊蘇斯是吉姆伯庫斯的親信,也是他在董事會里最重要的棋子。在沒有任何矛盾的情況下,吉姆為什么平白無故地要削掉杰伊一部分權力呢”徐憶如點點頭,分析道,“所以,在我看來,唯一說得通的,就是吉姆想把杰伊肩上的擔子卸下來一些,這樣才有足夠的精力,去擔任更重要的職務。”
“什么職務呢”韓易問道。
這一次,徐憶如沒有急著回答,反而將視線投向趙宥真,示意后者接管話題。
凡事都留三分余地,不僅是為了給宥真留一些表現的空間,也是為了不讓自己表現得太過張揚。物極必反,拿著一點粗淺的見解就到處顯擺的人,徐憶如自己也不喜歡。
她的追求者里,大部分都是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