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易與喬丹布羅姆利飛快地交換了一個眼神,達雷爾伊薩顯然是被美國首位非裔總統公開的敵對行為搞得極為狼狽,以至于到了氣急敗壞的程度。
圣地亞哥北部的第49國會選區,90年代的總統大選,每一次都堅定支持民主黨的候選人,阿肯色的比爾兩次以8以上的巨大優勢獲勝,2000年那場極具爭議的千禧年選舉中,也給了阿爾戈爾111的領先幅度。
但2002年后,選區人口結構發生變化,政治傾向亦迅速翻紅。從州長選舉共和黨候選人比爾西蒙598比329碾壓式獲勝開始,14年的時間里,每一層級的選舉,不管是國會、州長還是總統,通通是共和黨人取勝。
這一趨勢,與全國范圍內的政治版圖演變十分契合。打起進步旗幟的民主黨占領大城市,以維持社會現狀為基本訴求的共和黨則盤踞鄉鎮。
但近兩年,隨著“覺醒一代”開始獲得選票,本來就民風開放的加州,已經可以用藍到發紫來形容。一大批政治明星通過西海岸的這塊跳板,走上全國性的政治舞臺。
別的不說,就說達雷爾伊薩所在的第49國會選區,在這里,總統大選已經提前宣告結束,前第一夫人民調領先實在太多,哪怕統計誤差半徑擴展到10,也是人們口中的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穩贏。
除此之外,參議員選舉層面,民主黨派出了一個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完全無法戰勝的候選人。女性、非裔、亞裔、霍華德大學畢業、出生于加州奧克蘭,如果當選,就會是參議院歷史上第二位非裔女性參議員,以及第一位南亞裔女性參議員。
四年后瞌睡喬的搭檔,真正有機會問鼎大位的那個女人。
如此險境,達雷爾伊薩往選民郵箱里塞現任總統的照片,意欲何為可想而知。即便對偽造出生證明的肯尼亞人不屑一顧,即便連一張模糊的合影都找不到,達雷爾伊薩還是選擇搓搓臉頰升溫,去貼總統的冷屁股。
當然了,坐在白宮的那個男人可不會給他免費借勢的機會。第49國會選區算是民主黨的模范選區,從紅到藍的故事振奮人心。這次集體改選,黨內希望這里從總統到參議員再到眾議員,全線飆藍。道格阿普爾蓋特,退役海軍陸戰隊上校,伊拉克戰爭老兵,正摩拳擦掌,想要將伊薩斬于馬下。
所以,雖然跟達雷爾伊薩沒多大私人恩怨,畢竟共和黨人這八年在國會里讓obaa和obaacare吃盡了苦頭,要論仇人,伊薩可能都擠不進榜單前五十,但現任總統依然選擇抽出時間,找來做傳聲筒,把他從頭到腳批得體無完膚。
反正任期限制已到,后面的選戰跟功成身退的他一點關系都沒有,想罵誰就罵誰,想怎么引導選票就怎么引導選票。
公開的政治矛盾看起來就像e的互噴垃圾話環節,但其中的利益糾葛,千頭萬緒,不足以為外人道。
來自白宮的攻訐,讓達雷爾伊薩的選情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獨立政治新聞媒體庫克政治報道,預測伊薩和阿普爾蓋特的獲勝幾率相同,若是再不扭轉頹勢,到了十一月,勝利的天平便會徹底倒向后者。
2016年8月,雖然紐約大亨已經獲得了共和黨全黨上下的一致支持,但哪怕是在黨內,也有許多人對這位政治素人的能力持保留態度,達雷爾伊薩就是其中一位。他極少公開支持本黨的總統候選人,有意無意做切割,因為他覺得紐約人那些激進的政治觀點與言辭,并不能幫助他在自己的選區贏得勝利。
敵對黨派虎視眈眈,自家黨派孱弱無力,連著十多份民調,tru都以明顯劣勢落后于ton,一些預測模型甚至算出ton獲勝的概率為9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在加州以共和黨人身份挺進國會,達雷爾伊薩不得不找個臺階下,與民主黨的權勢人物握手言和。
而韓易今天,就是來給他送這個臺階的。
“我們一向支持立場溫和的候選人,不管他們有哪些具體的政治訴求,只要在不動搖社會根基的情況下,保證本地和全國范圍內的文華市場持續發展,在我們看來,就是足夠合格的政治家。”
喬丹布羅姆利主導著瀚音樂與國會議員之間的對話,這是韓易一直秉承的理念。以他的身份,哪怕面對面談話,都要盡量避免直接做出利益交換的承諾。
對他不好,對別人也不好。
“公權力需要監管,良法也需要得到通過。莪想,這中間,應該是有什么誤會。”喬丹布羅姆利摸了摸鼻子,故意停頓數秒,“離選舉還有三個月時間,伊薩議員,您應該想辦法跟另一邊取得聯系,澄清誤會。”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會心懷舊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