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友也懷孕了,我要當爸爸了。
如果是女孩,你猜我會叫她什么?
bonnie。
……
我知道你也許每天都聽見這句話,可我是你的頭號歌迷。
我的房間里貼滿了你的海報和照片。
我也喜歡你和rawk做的歌,簡直棒透了。
不管怎么說,我希望你能看見這封信,給我一個回復。
只是聊聊天,作為你最忠實的歌迷——stan。”
緊接著奏響的這首《stan》,便是阿姆和他的導師dr.dre對流行文化把控力的完美展現。這支單曲的成功,正是因為它巧妙地將嘻哈文化的諷刺性和批判性,融進了一個普適的、具有深刻人文關懷的外殼里。
《stan》的敘事結構十分獨特,采用了嘻哈歌詞中罕見地書信體形式,通過一封封逐漸變得極端的信件,推動故事的展開。第一部分是stan作為忠實粉絲給ee寫的信,他表達對偶像的崇拜,并透露自己生活中的種種痛苦。第二部分則是ee對這些信件的回應,開始時他并未意識到stan的內心已經變得如此扭曲和危險。最終,歌曲以stan的悲劇性結局收尾,揭示出他的極端崇拜和精神崩潰。
這種書信體的敘事方式,讓歌曲充滿了層次感和戲劇性。它不僅突破了傳統嘻哈歌曲的形式,更讓聽者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在其中,與角色們一同經歷著情感的起伏。stan的信件中所流露出的孤獨、崇拜、失望與憤怒,和ee的回應之間的反差,使得整首歌的情感弧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親愛的sli,你還是沒有給我回信或者回電,我真希望你能給我這個機會。
我沒有生氣-我只是覺得你不給歌迷應答這件事,真的太糟糕了。
如果你不想在演唱會之外搭理我,你大可以這樣做。
但你至少應該給馬修簽個名。
那是我的弟弟,只有六歲。
我們在寒風里等了四個小時,只等來你的一句拒絕。
這太糟糕了,伙計,你可是他的偶像。
他想要成為像你那樣的人,他比我更喜歡你。
我沒那么生氣,我只是不喜歡被欺騙……”
slishady這個人格自誕生以來,就以揭露社會不公、批判名利場的虛偽為其核心內容。《stan》同樣繼承了阿姆這一虛擬人格的特點,它描寫了一個極端粉絲的瘋狂崇拜,揭示了娛樂圈對人們心理的潛在傷害,以及明星與粉絲關系中可能存在的病態心理。
“記得我們在丹佛的那次相遇嗎?
你說過如果我寫信,你會回信的。
你看,我們其實有相同的境遇。
我也不知道我的父親是誰,
他總是背著我媽媽在外面鬼混,還成天暴打她。
我能在你的歌里看到我自己。
所以在那些糟糕透頂的日子里,
我會獨自一個人駕車在街上游蕩,
播放你的磁帶。
我孑然一身,只有你的歌可以幫我走出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