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太知道了。
坊間傳言,徽宗對珍石怪石有特殊喜好,半是緣于興趣審美,半是他認定怪石中廣蓄蟠龍神力,長期相處相對,有助于自己得道飛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愛這玩意,地方上還不廣為搜羅孝敬當時的情形是,只要聽說你家里有奇異怪石,就沖過去拿黃紙一封,意思是,這石頭不再是你的了,是要運走去孝敬皇帝的,你敢唧唧歪歪,那就是大不敬。
再然后,一船船、一車車地往京里送,有些怪石塊頭太大,超過限高、大過城門,以至于“拆橋梁、鑿城墻”,總之是只求運到、沿途死活不重要。
水滸中的青面獸楊志,起初就是押送花石綱上京,結果遇到大風浪船翻了,嚇得丟官棄職,四處躲藏,潦倒之下當街賣刀,殺了潑皮牛二。
顏如玉說“你知道大的歷史背景那就好說了,就是在這樣的風潮下,某個地方上具體是哪不重要,地方官想往上攀附,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本地大戶鐵子”
陳琮“這個大戶叫鐵子”
顏如玉“不是,這是我給起的名,因為他頭鐵,就叫鐵子,順口。”
陳琮“你繼續。”
顏如玉“聽說這個鐵子,祖上跟過黃巢、挖過平泉莊,家里藏了塊奇石,塊頭挺大,差不多棺材那么大吧。形狀隱約有點像一個美人喝醉了酒,倚躺在榻上,姿態吧看久了,恍惚之間,還比較撩人。”
“隱約”、“恍惚”,顏如玉用詞還挺謹慎奇石是天然形成,就算形似美人,也是寫意式的,不可能像雕塑一樣惟妙惟肖,很考驗觀看的角度和觀者的想象力。
陳琮“之所以叫姻緣石,和美人結緣的意思”
顏如玉笑得狡黠“你這理解不算錯,但膚淺了點,別急啊,才剛開頭呢。”
地方官朝鐵子索要,但這個鐵子愛石成癡,再加上東西是祖上傳下來的,感情不一樣,就一口咬定沒有、是謠傳。
然而鐵子這段數,跟官斗太嫩了點,期間發生了不少事,起承轉合,就不一一贅述,反正到最后,鐵子被摁得死死的,大不敬的罪名壓下來,再不交石頭,小命就要玩完。
說到這,顏如玉跟陳琮互動“要是你,你怎么辦”
陳琮“這就不可能是我,我能錯過這樣的風口我敲鑼打鼓,拉個橫幅,大張大揚地把石頭給皇上送過去,皇上一高興,加官晉爵還不是分分鐘的事。”
干嘛要死抱著石頭不松手呢,又不能下蛋,放家里還占地方。
顏如玉噎了兩秒,說“所以你不是鐵子哥。”
鐵子哥,人如其名,頭鐵到最后一秒。眼見回天乏術,他遣散家人仆從,把自己跟石頭關在一間屋里,周圍堆滿了淋火油的易燃物,然后放了把火。
據說這場火燒得很猛,可巧當天又刮大風,風助火勢,四鄰想救都無處下手。地方官趕到現場,氣得捶胸頓足,萬分心疼那塊石頭,卻又束手無策。
然而沒想到的是,大火過后,屋子燒沒了,人也燒化了,骨頭都沒撿著,那塊石頭,除了燒黑了點之外,居然沒大礙,被火淬過,還愈發油潤鮮亮。
地方官樂得合不攏嘴,差人把石頭抬回官衙,然后廣邀賓客,開了個賞石會。
顏如玉在這暫停,擰開床頭柜上的礦泉水,咕嚕猛灌了好幾口,看那架勢,這故事還遠遠沒完。
陳琮察言觀色“賞石會上,出狀況了”
“別猜了,就你那水平,猜不著的賞石會上,酒到酣處,有人提議,要用東瀛人看石頭的方法,來賞鑒一下這塊石頭。”
東瀛,也就是日本。
日本的賞石文化是唐朝時傳過去的,不過入鄉隨俗,不叫賞石,改了個名兒叫“水石”賞鑒時,往石頭表面潑水,觀賞水漬由深轉淺、慢慢變干,咂摸其變化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