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詫異地看向我道:“《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出入?”
我解釋道:“陳壽是西晉史官,一直尊曹魏為正統。《三國志》里甚至對曹魏和司馬氏多有溢美之詞,這點上一直被后世史學家詬病。而且……”
我停頓了一下道:“仔細去看陳壽的生平,他最初在蜀漢為官,受到宦官黃皓迫害,屢遭遣黜。甚至還有傳說,陳壽的父親是馬謖參軍,因為馬謖錯失街亭,遭到株連。陳壽對蜀漢頗有幾分怨恨的意思,他同情魏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唐代的房玄齡就曾經質疑過陳壽,他甚至在《晉書.陳壽傳》收錄了關于陳壽因為私仇在書中有所表現的傳說。”
“原來是這樣。”安然點頭之間再次問道,“那羅貫中把魏延定位成了頭生反骨又是怎么回事兒?”
我再次解釋道:“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從宋代開始就出現了揚劉抑曹,到了羅貫中的時代,自然把蜀漢當成了正統。”
安然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其實諸葛亮還是很器重魏延的對吧?要不然,也不會把這么重要的工程交給魏延。”
“不,你錯了。”我搖頭道,“魏延之死是諸葛武侯和羅貫中老先生共同留下的一個密碼,只不過,過去從來沒有人把這段密碼和機關密藏、神話禁區聯系在一起而已。”
我慢慢解釋道:“羅貫中精研歷史,他敏銳地了發現了一個問題:諸葛亮生前一直在用魏延,可他死后,也一定要將魏延帶走。這一點,還得先從魏延守漢中說起。”
“劉備入川,定都成都之后,急需要一員大將鎮守漢中。那時候,所有人都覺得張飛最為合適,甚至就連張飛本人都覺得漢中太守必是自己囊中之物。可是劉備卻意外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把魏延從牙門將軍直接提拔為鎮遠將軍,讓他鎮守漢中,舉朝上下頓時一片嘩然,劉備卻又力排眾議任用魏延。這就是第一個奇怪的地方。”
我分析道:“魏延確實是大將之才,但是僅憑才干,還不足以讓劉備把漢中全盤交付魏延。魏延身兼漢中都督、漢中太守兩職,等于總攬漢中的軍政大權。”
“一旦魏延反叛,蜀漢將會門戶大開,魏軍從漢中長驅直入,劉備的基業就得拱手讓人。魏延的身份顯然并不適合獨攬漢中大權。”
我聲音一頓道:“這就好比劉備為什么一定要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任用趙云、黃忠兩大虎將之一坐鎮荊州一樣。在他的心目當中,絕對信任的人只有關羽、張飛。”
安然猛然醒悟道:“你的意思是說,真正安排魏延鎮守漢中的人,不是劉備,而是諸葛亮?”
我點頭道:“除了諸葛武侯,我想不出還有誰能直接影響劉備的決定。從魏延守漢中開始,就已經埋下了他日后敗亡的禍根。魏延鎮守漢中這十年,足夠他建造一座機關秘境了。”
我繼續說道:“但是,諸葛武侯對魏延的排斥也極為明顯。”
安然聽到這時不由得說道:“諸葛亮排斥魏延,是因為不喜歡他吧?《三國志》我沒看過,但是《三國演義》里魏延那性格確實不遭人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