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聲音平緩,但盡量響亮,而且用詞也是平鋪直敘,沒有一些形容的詞匯,盡量讓周圍看著他的信徒們都聽清,聽懂,聽明白。
故事很簡單,就是說一個處于風雨飄搖年代的小小村落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還是混亂的年代中,小小的村子隨時都會被外界的危機所傾覆,直到一位少年農神教士受到春之女神的引導,在一個寒冬剛過去的春天,來到了那里。
小小的少年教士身材瘦弱,但頗具智慧,一開始在村子里雖然也被人輕視,但他憑借智慧和機變,很快就得到了村民們的信任。
于是,開始有人團結在少年教士身邊。
教授信任他的村民先進有效的種植技術,并在秋季收割糧食時,用身份和神術震懾走了想來搶奪糧食的少量流寇。
于是,有更多的人團結在少年教士的身邊。
生存艱難的年代中,冬日總是格外綿長,少年教士便教授團結在他身邊的人們新的知識和力量。
通過學習知識,無知的村民們第一次知曉了大地是一顆漂浮在虛空之中的土球,空曠的天空之上是更為遙遠的宇宙,人們并不是居住在一只海龜的背上,天空也不是其他神明的披風或戰車拉出的夜幕或者日幕。
他們識了一些字,雖然不多,但每個人都學會了寫自己和同伴們的名字。
他們學會了算數,雖然也不多,但大家終于能準確的計算自家的糧食能吃多久,賣多少錢。
他們還拾起農具,在空曠的田地中進行武藝的操練,這樣如果哪天少年教士走了,也能憑借自己的本事保衛自己勞動的成果。
嚴酷但又熱烈的冬日過去,春天又來了。
這一次,少年教士指導著相信他的人們,互相協力耕種,并且做了許多事情。
伐木整修各家的屋子,用陷阱捕獵來偷吃糧食的動物,并用動物的皮毛來給相信他的人們制作新的衣物。
大家在農忙時抽空修了引水的小小水渠,并在其他村民的羨慕中,在滿足自己人農業用水的需求后,慷慨的分給了其他村民。
于是,更多的人團結在少年教士的身邊。
少年教士在農田邊用從田地深耕中翻出的石塊搭建了一個簡陋的農神神像,于是人們便知曉少年教士所代表的神明與教會。
又是豐收的時節,這回少年教士站在大家身后,笑著看著大家揮舞著結實的農具,將看起來嚇人的盜匪流寇趕走,于是之后便再也沒有人欺負他們。
日子越過越好,村子外建立起了木頭的圍墻,于是野獸便不能侵擾飼養的家禽。
田地越發開墾廣袤,還建立了預警的木塔與風車,于是粗糙的麥餅遠離了村民們的餐桌,換上了細膩的面包。
少年的教士也長成青年,就如他帶給原本小小鄉村的改變一樣。
村子里最聰明的少年背上行囊,帶著青年教士給的小小神像信物,踏上了遠方的城鎮,或許又過不了多少年,一個曾經的少年教士又會出現在另一個需要的村子中。
名為火中生長的花朵的教會引導故事在此停下,并非沒有接下來可以講的,而是巴塔爾教士看向對面基爾聚集的人群,那里打了起來。
“大家都聽我說,你們雖然來自南部行省西側各個不同的村子,或許現在還不是很熟悉。但今后,則需要在一定時間里聽取我的指令,為我本人與農神教會巴塔爾教士所負的一項使命所奔走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