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一號庫儲存絲綢、布帛幣、瓷器、皮制品,目前儲有自已的二千三百九十三匹會稽一等絲綢,十一個小伙伴的四千五百八十九匹會稽一等絲綢、韓父帶來的五千布帛幣婚宴等用剩下的四千匹、賣鐵剪刀所得的八千布帛幣、十車五千件皮制品、二十車九千件瓷器、一車蔡侯紙。會稽一等絲綢合計六千九百八十二匹。
活動隔板隔出的豪宅二號庫儲存糧食,目前儲有五千石粟米,十車四百五十陶壇葡萄酒。剩余的一千件鐵剪刀仍放在原宅府大庫房里。
韓遂安排韓兆和助手韓遷從庫里提取鐵剪刀、皮制品、瓷器、蔡侯紙到南市韓記店鋪擺放零售,并尋找大的買家,葡萄酒為非賣品留做自用。
韓易、韓委經營揚州樓和揚州客棧所需的流動錢幣向韓橋申請從庫里提取布帛幣并按月補回。韓易、韓委匯報春節后半個月里的盈余相當于預計的一個月的贏利,春節高峰后會回歸日常經營。
韓遂定規矩,從本年開始,以后每年正月中旬開始到月底學武之人在洛水南岸百畝菜地大練武。每日帶領韓胤、尉遲延嘉、韓仁、韓豐、韓茂、韓遷、韓干、韓尚、韓光、韓由、韓璜等苦練武藝。
臨近開學,太學諸生們也都陸續回來,太學諸生袁術、賈詡、陳珪等也趕回洛陽。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親筆所書的“太學”二字門匾高懸于太學南門樓頂,南門樓有三個門,中門比兩側門大一倍。雙闕樓立門樓兩側。東、西、北三面各有門樓。
東門外有洛陽人居住的東南郭區,三萬多太學諸生中外地來讀書的幾乎全在該區租房,越靠近太學,租金越貴,諸生多采用合租宅府。住的遠的無馬車的,有馬車接送,只需付銅錢即可。
太學不包食宿,家境好的諸生帶家丁幫助料理。有的家境差,母親來陪讀、洗衣、做飯。東門外有馬廄,諸生的車馬存放此處,不得帶入太學。
漢順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對太學進行了重修和擴建,用時一年、工徒十一萬二千人,建成兩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教學由太學博士擔任,太學博士職責不僅是教學,還兼管圖書,著書,博古通今,以備朝廷顧問。
延熹九年春正月辛卯朔農歷正月二十八公元166年3月17日,有日食出現。朝廷下詔公、卿、校尉、郡國舉至孝。
農歷二月一日這天正式開學了,開學第一天,博士祭酒校長荊州南陽人劉逸帶全體博士和諸生到廣場聽太學的上級主管七十五歲的太常胡廣訓話。
胡廣字伯始,五朝元老,歷任濟陰太守、汝南太守、大司農、司徒、三次太尉、司空、三次太常、太中大夫,這次任太常已是第四次任,奉行中庸之道,處世圓滑,柔媚宦官,不得罪任何一方,受到朝廷隆重的禮任,彼每次遜位辭病,或者被免職回鄉,不滿一年,又再次升職。
胡廣知道這三萬多學子一半來自各州郡的望族,一半來自中、低層家庭,所以訓話平和,以“德風”始,以“勉勵”結束。
太學諸生們收起玩心,打起精神,去各講堂選修聽講。必修課以詩經、尚書、禮、易經、春秋五經為主,選修論語、孟子、孝經、史記、爾雅等著作。
爾雅注釋了先秦古籍中的許多古詞古義,成為諸生讀經、通經的重要工具書。禮分周禮、士禮到晉朝才改稱儀禮、禮記。易經有周易和對周易注釋的十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