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下詔詢問段颎“東羌先零等部羌民作惡反叛,然而皇甫規、張奐各擁有強兵,不能及時平定,吾想命令汝率軍到東方討伐,不知道是否恰當,請認真考慮一下戰略。”
段颎上書說“我認為先零以及東羌諸部,雖然數度反叛,但向皇甫規投降的,已有二萬余大小帳落,善惡已經分明,殘余的叛羌所剩無幾。而今張奐所以徘徊躊躇,久不進兵,只因為顧慮已歸服朝廷的羌人,仍跟叛羌相通,大軍一動,彼等必然驚慌。并且,從冬天開始,直到現在,已是春季,叛羌屯聚集結不散,戰士和馬匹都十分疲憊,有自行滅亡的趨勢,想再一次招降,坐著不動便可制服強敵。
吾以為,叛羌是狼子野心,難用恩德感化之。當彼等勢窮力屈時,雖可歸服,一旦漢軍撤退,必又重起兵反叛。唯一的辦法,只有用長矛直指彼前胸,用大刀直加彼頸項。
共計東羌諸部只剩下三萬余個帳落,全部定居在邊塞之內,道路沒有險阻,并不具備戰國時代燕、齊、秦、趙等國縱橫交錯的形勢。可是,彼等卻長久地擾亂并、涼二州,不斷侵犯三輔地區,迫使西河郡和上郡的太守府都已遷徙到內地,安定郡、北地郡又陷于孤單危急。
自云中郡、五原郡、西到漢陽郡,二千余里,土地全被南匈奴人、東羌人據有。這就等于惡瘡暗疾,停留在兩脅之下,如果不把彼等消滅,勢力將迅速膨脹。
倘若用騎兵五千人、步兵一萬人、戰車三千輛,用三個冬季和兩個夏季的時間,足可以擊破平定,約計用費為錢五十四億。這樣,就可以使東羌諸部盡破,南匈奴永遠歸服,遷徙到內地的郡縣官府,也可以遷回故地。
據吾計算,自安帝永初年代中期起,諸部羌人起兵反叛,歷時十四年,用費二百四十億。順帝永和年代末期,羌人再度起兵反叛,又歷時七年,用費八十余億。
如此龐大的消耗,尚且不能把叛羌誅殺滅盡,以致殘余羌眾重新起兵反叛,遺害至今天。而今如果不肯使人民忍受暫時勞累的痛苦,則永久的安寧便遙遙無期。吾愿竭盡低劣的能力,等待陛下的節制調度。”帝批準,已完全采納段颎所提出的上述計劃。
而延熹二年159年,皇帝誅滅梁冀,嬪妃宮女逐步擴充到五千多人。又自延熹四年161年,國庫空虧加劇,千瘡百孔,皇帝開始拆東墻補西墻,就下詔減發公卿百官的俸祿,借貸王、侯的一半租稅,同時下令以不同價錢賣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官爵。雖未賣所有官位,但開啟了賣官鬻爵之垢弊,王侯、士大夫越發不滿。
同窗好友們一累加,本朝為對付東羌先零等部羌民已耗費三百二十億錢,還要再花五十四億,這還不算對付西羌、鮮卑、烏桓的軍費開支,怪不得國庫空虧、朝廷賣官了。但愿段颎將軍這次能徹底解決東羌。
果然,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68年1月25日噩耗傳遍洛陽,皇帝劉志駕崩了,時年三十六歲。劉志無子,竇皇后執掌朝政,立刻任命陳蕃為太傅并管理尚書臺事務。永康元年這個年號僅使用了六個月。
竇武依賴太傅陳蕃主持朝政,而陳蕃大量啟用在第一次緊錮時受處罰的士人。韓遂去竇武府拜訪時聽竇武的意思是決心和陳蕃一起鏟除宦官。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