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道“益州大族數百家,又有文學苑,可謂人才濟濟。每年舉孝廉、方正等名額有限,各族子弟都在排隊,吾家還不知排到哪年。”
對于董卓如何轉到袁氏門下,韓遂一直沒想通。聽眾人這么一說,再把這兩年的事和袁琇的信串起來,韓遂突然有所頓悟,心想“可以做個猜想董卓前年從西域戊己校尉失職后去了弘農華陰張奐家訴苦。
張奐僅有兩員愛將董卓和尹端。尹端被判入左校勞改,這輩子算是完蛋了。現只剩董卓,張奐絕不會撒手不管。
第一步,張奐或許會去找鄰居華陰楊家,不過張奐也可能不會去直接做,或委托二子去。楊家可以通過去年嫁給楊彪的袁琇這層關系把董卓介紹給袁隗。
第二步,張奐去找弘農太守皇甫規,皇甫規把董卓介紹給選部郎梁鵠,梁鵠與皇甫規同為安定郡人,加上張奐二子張芝、張昶與梁鵠為書法友這層關系。梁鵠的八分隸書甲天下。
第三步,在司徒袁隗、光祿大夫楊賜、弘農太守皇甫規三人的鼎力推薦下,梁冀家族的梁鵠恰在去年從選部郎出任了吏部尚書這個要害署府。
第四步,梁鵠安排董卓暫進袁隗司徒府做掾吏過渡一下,做為交換,升遷議郎楊彪為侍中。
結果,張奐保住愛將董卓;皇甫規把同鄉梁鵠推到要害署府;楊家楊彪升為皇帝身邊的人;袁隗得收掌吏部的梁鵠、軍界背景的董卓、楊家女婿成皇帝侍中楊彪三人。四家皆大歡喜。
不過,張、楊、袁三大家族錯綜復雜,董卓從張奐一家的門徒變成三家的了。打打殺殺慣了的董卓能否擺平和三家的微妙關系稍有不慎俱全得罪矣。
又據說桓帝時董卓最初是由時任并州刺史的段颎推薦入公府為羽林郎的。”不過這個推測太過詭異,涉及三大家族,韓遂是不會說出來的。
張常道“大漢邊將盡出自涼州和河北并州、冀州、幽州。可惜吾蜀地未為朝廷輸出鎮守邊關的知名武將,不知整個南方可否有新秀”
韓遂道“仲文問的好,吾想起臧旻任揚州刺史剿滅許昭叛亂時帶出兩個后起之秀,吳郡孫堅和會稽朱儁。”
張常問“兩人現任何職”韓遂答道“朱儁蘭陵縣令、孫堅鹽瀆縣丞。”張常流露出蔑視,勉強回道“有臧旻在,或許兩人有前途。”。韓遂也不好多說。坐首座的張玄在認真在聽韓遂說。
中午用完餐,張常回犍為武陽。送走張常,成都五家才陸續來到張府。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