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回到觀津客棧,韓遂和客棧店主聊天。客棧店主端來一盤信都棗給眾人品嘗。
韓遂問起信都城,客棧店主介紹道“冀州繁華城池有十幾個。依次是魏郡鄴城、甘陵國甘陵、中山國蠡吾、安平國信都、河間國樂成、常山國真定、巨鹿郡廮陶、常山國元氏、中山國盧奴、趙國邯鄲、勃海郡南皮。
信都城雖然不是冀州州府治所,但地處冀州中心,周邊有四個子城和八個置驛站,所轄境內河渠縱橫,舟車輻集,商賈云集,店鋪林立,乃四通八達之地。
信都曾為趙國的別都。趙魏之間發生過血拼大戰,趙國國都邯鄲被魏國攻陷,趙國退守信都三年,最后收回邯鄲。秦末,趙國復國后就以信都為國都。信都棗乃向皇帝的供品御棗。”
韓遂道“冀州南北向有三條道,東線是從幽州經南皮到青州,西線是從幽州經真定、邯鄲和鄴城到司隸。這里當屬冀州中線,從幽州經蠡吾、信都和甘陵到兗州。”客棧店主和眾人連連驚嘆韓遂如此短時間內總結的如此精湛。
次日,韓遂一行出信都城南門,經安平國南宮縣,到達巨鹿郡廣宗縣。韓遂據冀州巨鹿郡引弓門客東巨鹿的信報,太平道大本營在廣宗縣。廣宗縣地處冀州巨鹿郡、魏郡、安平國、甘陵國四郡國交界處。甘陵國前身乃清河國,桓帝改的名。這一帶都是平原良田。
沿途到處可見扎著黃頭巾的太平道道徒,也看到中疫去世送葬的隊伍,但數量明顯比一路走過的縣少很多,想必疫情輕許多,韓遂略放寬心。
廣宗城城墻高大,韓遂等進城找到一家張記客棧住下,在客棧吃完飯,派韓義和拓跋銀去街上采辦補給。
韓遂問客棧店主這一帶太平道的情況,店主一開始很警覺,但聽到韓遂等人說話是涼州口音就稍放心些。店主道“這位公子可有意加入太平道吾也加入了太平道,本客棧也是太平道的財產。
本道大賢良師張角一手捧太平經,一手持九節杖,開創太平道,拿出自家的莊苑,收留破產流民,現已有眾三十萬,其中男勞力有七萬五千人,大都是這十幾年天災和大疫造成的破產散農和工匠。
先說破產的散農,這些小戶之前都有幾十畝田,架不住豪族,特別是宦官到地方做官的族人低價或搶奪散農的田。就算是賣得一些錢也很快用光,這些人自在慣了,不愿投靠豪族成為部曲,看到本道內無欺無詐,自然首選投靠本道了。
七萬五千勞力中有一半都是工匠。冀州工匠人數居各州之首,人數眾多,最多時達十多萬人,冀州工匠素有走天下和手藝好的美譽,能與冀州工匠人數匹敵的只有荊州南陽那一帶,約有五萬。其它各州郡加起來工匠數也就五萬人。
工匠手藝包括木匠、土建匠、冶鐵匠、鐵器匠、冶銅匠、銅器匠、陶器匠、皮具匠、花匠、布染匠、制衣匠、制車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