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約有四千守軍和一萬羌民,每面塢堡墻有一千人,手持弓箭拼命向城下攻城軍射箭。
第一、二路聯軍全是騎兵,沒帶攻城梯,只好后撤到一箭之外。
韓遂在陣前見到白馬羌左大將楊益、白馬羌右大將楊勒、燒當羌左大將東明、燒當羌左都尉東盛、韓葉、尉遲伯那、韓賁、滇漂沙。
東明道“塢堡中領軍的是右都尉良盧、總管家且壺、貿易管家且赤、部落首領梁林。”
韓遂命楊寺帶弓騎隊去周邊山林用斧頭伐木,制作四十個攻城云梯。全軍安營扎寨。
三日后,燒當羌運糧隊趕到,云梯也完工。韓遂推舉燒當羌左大將東明做總首領指揮攻塢堡。
激戰二天,終于破堡,斬殺鐘羌右都尉良盧、總管家且壺、貿易管家且赤和四千守軍,部落首領梁林率一萬鐘羌羌民投降。
韓家部曲有幾十人受傷,無一戰死。傷者覆上神膏。部曲們興高采烈班師,一路直呼鐘羌騎太弱,均感沒有征北三羌那仗過癮。
按約定,白馬羌左大將楊益、右大將楊勒從鐘羌塢堡中領取一成的各種財寶,價值約三億錢,率四千多騎返回洮水南白馬羌領地。
燒當羌左大將東明和左都尉東盛帶四千多騎奔向西頃山南麓山口。韓遂留下韓賁和韓葉鎮守塢堡,率軍返回西鎮城。
一個月后,東扈完成對鐘羌全境的占領和降民的安撫,降民十萬除一萬留給韓家外,其余九萬人口中六萬遷回燒當羌原地盤,混編入燒當羌各部落。東扈、滇濟、犀貴、那都、麻慶、滇發六部落共派出六萬燒當羌民去占領鐘羌東部和南部的二千四百萬畝土地,留下的三萬鐘羌人編入燒當羌遷來的各部落。
為建立針對鞏唐羌的防線,燒當羌前都尉東平率老幼兵二萬四千七百弱騎和二千九百普騎在西頃山北麓山口安營扎寨,開建一個塢堡后都尉東古率三萬普騎在西頃山南麓山口安營扎寨,也開建一個塢堡。
燒當羌此戰僅損失約二千普騎,三千普騎受傷,但收獲頗豐,得到一萬七千鐘羌羌騎兵,又從鐘羌人口中選出二千六百少年,全部按普騎混編入燒當羌騎軍。只鐘羌子部落首領鐘赫帶一千多騎從西頃山南麓山口逃走,可能投靠鞏唐羌或參狼羌。
除去臨時征用的老幼兵二萬四千七百騎,燒當羌總兵力達到六萬二千九百普騎和三萬精騎,其中三萬精騎和三萬普騎布署在北面,防守北三羌。
東扈派貿易管家來叢子來瑁帶一百騎給韓遂送來一成財寶三億錢、六百萬畝山草地和六百萬畝山林地的劃歸韓家的地契書。一萬匹戰馬、一成的牛羊、一萬鐘羌羌民、二千多戶的羌民帳篷已移交給韓賁,韓賁將位于鐘羌南部的鐘羌大本營塢堡移交給燒當羌。一成的牛羊包括五百頭牛、五十萬頭羊。鐘羌人稱所養的戰馬為河曲馬。
韓遂調集韓家十名塢堡工匠韓匡、韓梯、韓卯、韓暉、韓臨、韓陂、韓吉、韓邯、韓穆、韓瑕帶這分得的二億錢,督工分給韓家的一萬鐘羌羌民,沿鐘羌東、西部二百里分界線,每五十里建一個塢堡,共建四個大塢堡,每個投五千萬錢。靠近西鎮城一側的二百里不建塢堡。
每個塢堡向北管五十里,向西管一百里。自北向南依次命名為鐘一鄉、鐘一塢堡和鐘一領地鐘二鄉、鐘二塢堡和鐘二領地、鐘三鄉、鐘三塢堡和鐘三領地、鐘四鄉、鐘四塢堡和鐘四領地。每個領地配置二千五百口羌民。統稱鐘羌四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