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城外第一批移民將全移入西鎮城,原設的亭長取消。亭長魯發已任新地北部的四十萬畝山草地總管,簡稱新地北山總管。韓遂再調新地另四名亭長呂易、孟余、李杜、臧起去接管的鐘羌地盤升遷鄉長。呂易為鐘一鄉鄉長、孟余鐘二鄉鄉長、李杜鐘三鄉鄉長、臧起鐘四鄉鄉長,坐鎮四個塢堡。
四位鄉長任命報允吾縣官府批。
韓家接管的鐘羌地盤統稱鐘羌地,調新地總管韓范改任鐘羌地總管,新地總管一職由西鎮鎮長韓橋兼任。從鐘羌羌民中選出四位年輕人且平、良朵、且丸、良卜擔任鐘羌四鄉的四個部落首領,保留了鐘羌的稱號,改稱“西鐘羌”。投降的鐘羌子部落首領梁林擔任韓家鐘羌地副總管兼西鐘羌部落首領。
梁氏部落乃鐘羌良氏部落兄弟分家分離出來的一個子部落,萬余人口,和鐘氏部落一樣在鐘羌且氏、良氏、鐘氏、梁氏四個部落中屬較小的部落。早年反叛大漢前,良氏部落最大,后被漢軍擊敗,且昌率十萬眾歸順大漢,且氏成為最大部落。
鐘羌羌民每人分配私產一萬錢、三十頭羊,每戶按有部曲的分一匹馬。其余羊、馬、牛也均分到戶,要求多繁衍羊、馬、牛。
鐘羌羌民歡騰喜悅,感謝韓家,不僅保留了鐘羌部落,還終于有了私產,之前所有財產和生畜都屬鐘羌豪右。
韓家新地將來食用肉每人每年配六只羊、五十人每年配一頭淘汰的老牛。韓家食用肉短缺終于得到改善。
經此一役,韓家、周邊羌人上下都改稱公子韓遂為大人,或韓大人,或涼州大人,這樣的稱謂和事跡迅速傳遍涼州,甚至傳到長安、洛陽。
漢人大家豪右或羌胡部落首領的家人也稱主人為大人,而部落首領更喜歡當面稱其為大王,然而能被稱為涼州大人的卻屈指可數了。
韓遂記得韓胤和已議論過其在袁家私塾所學的孟氏易,孟喜曰周人五號。帝,天稱,一也王,美稱,二也天子,爵號,三也大君者,興盛行異,四也大人者,圣人德備,五也。看來即然被稱為大人,就要學古人,具備圣人之德。
韓遂聽慣了別人稱已為“公子”,有生以來第一次被人稱為“大人”,不知該怎樣才能勝任“大人”稱號,感覺新鮮好奇,想要進一步弄清何為“圣人之德”。翻遍書房的書,果然在孝經中曾子與孔子的對話里找到了答案。
曾子曰“圣人的德行,無高于孝道乎”
孔子曰“天地萬物以人最尊貴。人之行為,沒有比孝道更大的。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高的。
圣人因循孝道之天性,教化不必嚴厲的推行就可以成功,治國不必施以嚴厲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
君子之言談,必使人所稱道奉行君子之作為,必帶給人以歡樂君子立德行義,令人尊敬君子行為舉止,可使人效仿君子容貌行止,皆合規矩,無可挑剔君子一進一退,不越禮違法,成為楷模。
韓遂大悟為何被尊稱“大人”了,全因自已分發私產和供給食用肉,做了讓羌民和韓家歡喜之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