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免去康侯袁隗司徒,轉任后將軍。
三月,風傳安平國安平縣人廷尉崔烈交錢五百萬買為司徒。
又傳帝后悔該出價一千萬錢賣司徒。崔烈由此在士人心中的聲譽頓衰。
崔烈乃虎賁中郎將崔鈞之父。
吾涼州聯軍兵起事,朝廷征發天下役賦沒完沒了,崔烈提出放棄涼州。
詔會公卿百官議之,議郎涼州北地郡泥陽縣人傅燮厲言反對,帝未從崔烈之議。
傅燮在黃巾起事前因為舉其為孝廉的郡將服喪三年而成名。黃巾起事后任護軍司馬隨皇甫嵩立功,改任安定屬國都尉,因病離職,又進京任議郎。
五月,司隸弘農郡人太尉鄧盛罷免;以司隸河內郡修武縣人太仆張延為太尉。張延乃張良之后,韓遂太學毛詩班同窗張承之父。
司隸弘農郡華陰縣人楊彪從永樂少府轉任太仆。
車騎將軍張溫西征關中,請議郎趙岐補任車騎將軍長史,屯駐安定郡。
六月,以討黃巾張角功,封中常侍張讓等十二個宦官為列侯。
上年夏四月,黃巾起事后,侍中冀州中山國人張鈞上書言應斬十常侍,懸頭南郊,以謝天下,再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需出動軍旅,而黃巾大寇自消。
天子以張鈞的奏章給宦官中常侍張讓等看,張讓等皆免冠徒跣頓首,乞自致洛陽詔獄,并出家財以助軍費。
帝轉斥張鈞為狂徒。宦官誣奏張鈞學黃巾道,收掠死獄中。
中常侍張讓誣司隸河內郡朝歌縣人侍中向栩與張角同心,欲為內應,收送黃門北寺獄,殺之。
秋七月,三輔螟災,谷稼受損。加上四月里的那場大雨雹,持續多年處于低價的糧價開始上漲。
八月底,張溫從司空轉任車騎將軍帶兵抵抗吾聯軍。
九月,以特進楊賜為司空。同月,諫議大夫劉陶、前司徒陳耽為宦官誣陷,死獄中。
韓遂讀太學時,陳耽出任過太學博士祭酒校長。
冬,十月二十四日公元185年11月4日,楊賜亡故。以光祿大夫許相為司空。許相乃前司徒許訓之子。
帝身穿喪服,三天不上朝,贈楊賜東園棺槨、衣物,賜錢三百萬、布五百匹。并下詔哀悼,命左中郎將郭儀為使持節,追贈楊賜驃騎將軍和司空印綬。
等到安葬時,靈帝命侍御史持節送葬,蘭臺令史十人遣羽林騎士輕車介士,前后都奏響鼓吹。
又下令驃騎將軍下屬及司空儀仗隊伍送葬至墓地。公卿以下都參加了葬禮。賜謚號文烈。
其子楊彪剛從永樂少府轉太仆,離職,丁父憂,襲爵臨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帝造萬金堂于西園,引大司農國家金庫的金、錢、絲綢、布帛堆滿堂中。又藏寄小黃門、常侍家錢各數千萬。
帝于洛陽建罼圭苑畢圭苑、靈昆苑。又于冀州河間國買田宅,起第觀。
十一月,吾聯軍因流星入營撤退后,張溫遣周慎帶三萬步騎追之。
參軍事孫堅說周慎,聯軍榆中城糧不多,必外調糧入城,孫堅愿帶一萬步騎斷聯軍糧道,和周慎夾擊,聯軍必入西羌中,涼州可定。
周慎未聽從,結果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