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的一天,王國從狄道北狄道義從胡大本營派人跑到榆中城,邀請邊章、韓遂、北宮伯玉、李文侯去看自家制的攻城器具樣品。
三人趕到狄道北,見宋建、滇木也分別從枹罕縣和大夏縣而來。隃麋縣氐部落首領齊予、汧縣氐部落首領齊川做為離陳倉城最近的聯軍首領同被王國特邀前來。
韓遂看得出,王國已查覺邊章、北宮伯玉見王國未通過自己就把宋建、滇木、齊予、齊川四人招來,顯得很不高興。
王國這人性格開朗,也不上心,熱情仍就很高,帶眾首領參觀大帳外制作的拋石車、沖車、箭臺、云梯車。樣車各有一個,以及一些攻城工具。
回到大帳,王國拿出屬下工匠制做了一個陳倉城模型,放在一個沙盤上,開始講解陳倉城和攻陳倉城的步驟和器具如何使用。
陳倉城地處汧水和渭水交匯處以西十四里,又距陳倉峽十四里,恰處正中,乃汧渭之會的地望。
陳倉城緊依渭水而建,在渭水北岸,位居于紫川水和汧水之間。
陳倉城南門為水閘門,閘門下有引水道,直達城中心碼頭,南匯入渭水。
沿渭水東、西來往運送的官糧和物資的大船可從水道直接進出城,或卸貨儲于城中倉,或調貨、配貨后中轉運出。
陳倉城東、西、北三面各一里長,城高五丈,寬四丈。城中可駐五千兵,城中有備用井、蓄水池、地下倉窖。
陳倉城中官軍守兵有一千到五千不等,最低保持一千人。
城中通常備有至少五年的糧草、用不完的弓箭、各種守城器具、防火棚、地下藏兵道等。
渭水道自東而來,汧水向西北而去,大散關在陳倉城西南四十五里。
陳倉縣乃炎帝起源地。汧水出自汧縣之蒲谷鄉弦中谷,水決形成澤為汧。澤名弦蒲藪,藪乃草沼澤。
司隸三輔與涼州武都郡的糧草和物資輸運通過武都郡的故道縣大散關,在陳倉峽西碼頭切換陸運和水運。
故道也就是陳倉道,大散關是陳倉道上的關隘。
大散關已被吾聯軍武都郡故道氐部落首領楊合占領,吾聯軍如攻打陳倉城,武都郡各參加聯軍的氐部落可出兵控制陳倉峽到陳倉城對岸這段渭水的南岸。
但故道縣縣城仍在武都郡官軍手中,大散關仍要留兵固守。
上年楊合出關參加聯軍,在大散關留了一半的兵力鎮守,現留三千騎。
王國提議,武都郡南岸布三萬五千氐部落騎兵。一萬騎向西,防御漢陽郡的官軍順渭水東進增援陳倉城一萬騎向東,防御三輔官軍沿渭水道西進增援陳倉城一萬五千氐兵乘船渡渭水進攻陳倉城南的水閘門。
聯軍主力集中六萬五千步騎,沿汧水到陳倉城下,從東、西、北三面圍城。
西面置二萬兵,東、北兩面各置一萬五千兵。東面汧水和渭水交匯處碼頭置一萬五千兵防三輔增援的官軍。
拋石車、沖車、箭臺、云梯車等各備三十個,東、西、北三面各十個。挖地道鐵器工具三百套,運土麻袋六千個。
北宮伯玉提出異議,認為車輛不便于運達陳倉城下,云梯不要制成車,但要增加一倍的數量,即備六十個云梯。眾首領認可,王國答應改為云梯。
韓遂提議攻東、西、北三面要共備六百個云梯,攻南面要造浮橋。遭到在場的所有首領的反對。
眾首領認為陳倉城內官軍最多二千守軍,聯軍以十萬之眾攻城,三到五輪猛攻就可陷落,可能南面都不用攻。沒必要準備這么多云梯,浮橋更是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