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命探部總管韓橋派探部韓功設法與白波谷軍楊奉接上線,韓功留在楊奉身邊。
韓家允諾下年初贈送一千萬錢、六萬石粟米、一千五百匹戰馬扶持楊奉軍。另外,贈送韓暹、胡才、李樂軍各五百匹戰馬。
一千萬錢、三千匹戰馬由韓家大總管韓兆派西鎮衛隊和鐘羌地羌騎一次押送,走杜陽縣、漆縣,由上郡漆垣縣聯軍接應,越梁山,送到夏陽。
楊奉軍從所在的蒲子縣出兵沿黃河攻占北屈縣、皮氏縣、汾陰縣,到夏陽縣接貨。
六萬石粟米從夏陽韓家提取。韓家允諾每年贈送楊奉軍一千萬錢、六萬石粟米。每年三千匹戰馬的贈送要視每年道路暢通否。
河東郡汾陰縣與左馮翊郡夏陽縣在黃河東西兩岸。
韓家的條件是楊奉軍必要時須出兵保護夏陽縣韓家。
高聯推薦司隸右扶風人蘇固出任漢中太守,蜀郡和漢中郡一南一北,加上與劉焉不和的犍為太守任岐的犍為郡,將劉焉控制的廣漢郡、廣漢屬國、巴郡夾在中間,看來高聯、劉焉、任岐三方之間必有生死之斗,朝廷控無力管調。
韓家應給劉焉一些財力支援,韓遂寫信給韓家大總管韓兆,將此事交給韓兆和探部總管韓橋辦理。
從白馬羌地盤出發有條小道可達綿竹。即走劉焉控制的廣漢屬國甸氐道進入涪水上游、沿涪水,經廣漢屬國剛氐道、廣漢郡涪縣,到達廣漢郡綿竹縣。
由韓橋派探部韓寰走此小道去綿竹,與已留在劉焉身邊的探部韓支聯系上,由劉焉派兵到白馬羌地盤接貨。
由韓兆派西鎮衛隊和鐘羌地羌騎下年初分批押送五千萬錢、六萬石糧食、一萬匹戰馬到白馬羌地盤,交給韓支和劉焉押運隊,做為韓家扶持劉焉擴充兵力、奪取蜀郡的第一筆資助。總價值三億四千八百萬錢。
十二月上旬,王國、韓遂再次召集聯軍首領和將領開會,繼續商討攻克陳倉城之策。
李參獻計用麻袋裝土和石塊沉入渭水,截斷渭水,抬高水位,使河水倒灌入陳倉城中。
彭格提議集中拋石車砸陳倉城的西城墻。
宋建提出集中箭臺到東面射箭。
馬騰提議集中云梯和先登營到北面。
王國全部采納,由南岸大營和東大營從渭水北岸和南岸分頭筑壩,合龍后堵住渭水。
十日后,渭水大壩終于合龍,渭水水面升高淹沒陳倉城南城水閘三成。在聯軍兵卒歡呼聲中,王國下令第四波攻城。
南岸大營的四船連體船沖到南城下開始搶城頭。
西面拋石車猛砸西城。東面箭臺千箭齊發。
北面二百個簡易云梯同時架到城下,一次一千名先登營兵卒攀梯登城。第一批死傷完了,第二批一千人接著上。
守軍突然打開水閘,從城中殺出十二條戰船,十艘船擋住聯軍船只,二艘船直奔水壩,撞開一個缺口,渭水一泄而下,沖毀水壩,把水面所有船都卷入下游去了。
守軍的戰船順水逃向郿縣去了。
東城守軍在城中用拋石車向城外聯軍的箭臺拋大石頭。
北面守軍集中兵力反擊,一次二百名登城的先登營兵卒仍不夠城頭上上千守軍的砍殺,一具具尸體被拋下城來。
哨騎來報,渭水水位退下去了,韓遂未見南岸大營有船過河來報,估計南面出事失利了,馬上派飛騎去見在北面指揮的王國,建議立刻停止攻城。
一個時辰后,王國氣呼呼地回到西大營。
第四波攻城失敗了,聯軍先登營死六百五十人,傷五百二十人非先登營死二百三十人,傷一百一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