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高頤突然調離,韓家通過廣漢屬國向豐鄉城孫威調兵的計劃暫時無法實施。
雖報為天火,韓遂懷疑這把大火與蜀郡太守高聯有關。
三輔的望族存糧因董卓、李傕要養活二十多萬人馬不斷征調,倉庫幾乎空蕩。
本年收成只有往年的一成,秋收后,加上李傕、郭汜等兵到處搶掠,望族扔下非親之家丁和奴仆,帶著親族人和僅有的糧食,匆匆向益州和荊州逃走。
被各望族扔下的人一夜醒來發現主人跑了,糧庫空空,頓時驚恐萬分。
于是三輔大亂,一些人變為盜賊,四處搶奪食物一些人餓著肚子估計難以活著逃入益州和荊州,只得就近逃向涼州、并州。
在隴縣的馬騰接納了三輔五千逃荒的災民,南安太守王列接納了一千口災民,涼州牧韋端在冀城接收了一千災民,永陽太守蓋順接收了一千災民。
但是,每日仍然不斷有饑餓的災民涌入涼州,王列、蓋順、韋端手中無更多的糧食,不敢再接了,邊境各部擋住不放入,在關卡暫煮粥給災民維持存活。只馬騰仍在接納。
涼州牧韋端、雍州刺史邯鄲商、安羌將軍韓遂、安狄將軍馬騰四個西涼頭面人物緊急聚到冀城商議接納災民之事,確定了各郡接納人口數。
兩州收成只有往年的一半,各望族余糧并不寬余多少,能接納的災民有限,不能敞開收納。
最后商定,按各郡的實力分配名額,由韓家撥給災民遷移的糧食。
涼州金城郡接納五千口災民,落戶到金城縣,歸韓家。
雍州武威郡祖厲縣接納五千口災民,歸韓家。
雍州張掖居延屬國接納五百口災民,歸韓家。
涼州安定郡三水縣接納五百口災民,歸韓家。
馬騰又接納了五千口災民后有些害怕了,不敢再接收。
隴西郡臨洮縣馬玩接納了三千口災民,氐道縣成宜接納了三千口災民,西縣梁興接納了五千口災民,安定郡張橫接納了四千口災民,安定郡臨涇縣楊秋接納了四千口災民。
其余各郡國接納的災民分配給各家望族做家丁。
武都郡接納三千口災民,隴西郡接納一千口災民,安定郡接納一千口災民,北地郡接納一千口災民,漢陽郡渭水北部各縣接納一千口災民。
敦煌郡接納一千口災民,酒泉郡接納一千口災民,張掖郡接納一千口災民,武威郡接納三千口災民,張掖屬國接納五百口災民。
總計五萬六千五百口災民。
擋在涼州外面的災民哭天喊地,哀求進涼州食糧。
戍邊的聯軍兵卒雖然不忍直視,但上司已下死令,如再放入,如下年遭遇同樣減半的收成,涼州和雍州會面臨同樣的饑荒悲慘。
一多半災民趁還能走動,忍著饑餓返回長安,等待彼等的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一些災民餓死在關隘外的荒草地上,嘴里塞著枯草。
金城郡接納的災民要通過永陽郡的上邽縣和馬騰的隴縣。馬騰截留男壯勞力高達四千人,占所收納的一萬口中的四成。剩余是四千年輕婦人和二千孩童。
韓家通過隴縣接納的五千災民中,男壯勞力五百,年輕婦人一千五百,孩童一千,老年男人一千,老年婦人一千。男壯勞力太少,明顯是馬騰部屬故意之作。
來隴縣西負責接收災民的是韓家軍駐守榆中縣的韓撫的干將校尉部輕騎百騎長韓帛及所部一百騎。
韓家的收容牌子已發給災民,但韓帛十分不滿,和負責交接災民的馬騰部屬爭吵起來。馬騰部屬干脆扣留災民不放。
前幾日只是吵架,后幾日就打起來了。一開始用拳腳,互有受傷后,動矛、弓打起來了。
韓帛及所部被馬騰部曲全部殺死,只逃走幾人,回允吾報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