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姜子和鄭天生、施氏、李氏四人最要好。
張姜子常住的易仙道觀背后有華陽洞東口,洞有五個出口,分別在東、西、南、北、山頂。張姜子后續又在其它出口各建了一個小道觀。
山頂道觀稱為太玄觀、東口為易仙觀、西口為易遷觀、南口為童初觀、北口為蕭閑觀。
太玄觀在山頂,風大,并無人常住,只留作偶爾登山眺望故鄉,或抒發情懷。也做練武的好去處。
易仙觀前有個大石臺,張姜子常坐在石臺上向席臺而坐的婦人講道,起名為含真臺。
張姜子按來訪聽講者分類。童初觀是給童男童女學道經之處。蕭閑觀為未婚處男修學道經之處。易遷觀為先高業而后蕭條的家族之女眷所設。
易遷觀設在西邊,有女眷夫君或家族英雄西歸之意。早在張姜子之前,華陽洞西口就有人在此建亭,據傳早年有幾個失意女眷在此修行。
在此修行的婦人中最有名的是豫州梁國人韓太華,傳說是前漢朝漢武帝大臣韓安國姊,貳師將軍李廣利妻。李廣利兵敗投匈奴,死于匈奴內斗。
因韓太華姓韓,與夫君同姓,張姜子很感興趣,特地到弘家書房翻書查證。
李廣利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初征大宛國時其妹剛為漢武帝生子。
李廣利死于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而韓安國首任御史大夫是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死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韓太華如是韓安國姊,應為李廣利長輩,故不可能為李廣利妻。除非韓太華是韓安國后裔或族人后裔。
華陽洞西口亭還有一位曾修行的知名女眷是張桃枝。張桃枝乃本朝司徒沛國人朱質妻,生二子,長子朱寓,次子朱卓。朱卓生朱翻。
青州刺史朱寓受黨錮之禍下獄死,朱家家族從徐州沛國遷居揚州丹陽郡故鄣縣,故鄣在茅山以南。
回鄉探親的揚州籍的六名引弓門客攜家眷也聚到茅山。
弘平、臧福把愿意回金城的龐阿、費牧、金城三十名部曲、十名引弓門客、揚州弓門客之子六人組織起來訓練,時刻準備護送張姜子及家眷返回金城。并派人去約交州、豫州、徐州、青州等地回鄉探親的引弓門客。
陸香從陸家帶到弘家宮廷中茗飲制法和茗種子,弘平帶到茅山,張姜子在茅山試種。
弘平向探部信使說會帶吳郡茗到金城品嘗。吳人稱作茗,蜀人稱作茶。
茅山商人汗滴常來茅山,供給茅山用品。汗滴走南闖北,識人面相,鄭天生請彼給子鄧芝相面。
鄧芝貌俊,汗滴稱其仕途在西方,封侯拜將,運勢非比尋常。但性情方剛,不易見圓。
韓遂很滿意這份珍貴的信報,基本寫清楚了茅山發生的事,從年薪金庫里去西域金幣獎勵送信的探部之人。
最欣慰的是張姜子在茅山廣交道友,不會感到孤單。有當地望族保護,茅山暫無憂矣。
雖然弘平帶去的家信尚不足以說動妻,但是,待韓春、竇瓊英等抵達茅山,韓春所帶的書信定能勸回張姜子。
韓遂又一次聽聞提及太史慈。當年在東萊郡黃縣小鎮遭遇海嘯,曾救過母子二人,那個娃娃叫太史慈。上次聽聞太史慈是孔融派其殺出重圍。可惜當年未將其帶回金城。
而弘平帶不來弘乾,韓家軍少得一員猛將。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