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生和鄧芝是從荊州南陽郡新野縣出來逃難去揚州的路上遇到張姜子,一同上茅山。
鄧芝上年十六歲,在茅山向韓靖等學武藝,已通曉金城二十八宿星槍法的七式。
張姜子征得鄭天生和鄧芝同意,將鄧芝收入茅山探部。
鄭天生夫君不幸早亡,在茅山聽聞袁術和劉繇爭奪揚州,揚州并不太平,而益州安逸,故想送鄧芝去益州。
張姜子答應等回金城路過益州帶著鄧芝。
弘平、臧福、四名引弓門客到達曲阿家鄉,見到父親弘英、母親虞絹、弘平子弘乾。
弘乾已十八歲,與族弟十七歲的弘咨,乃弘家一武一文,二人從小玩的要好。
弘乾精通丹陽矛槍法和西涼二十八宿星矛槍法,武藝勝過其父弘平。
據聞弘乾的丹陽矛槍法教官乃丹陽籍教官中最厲害者。教官評價弘乾超過其教過的最好門徒太史慈。
弘英花重金從弘平第一次回鄉帶去的好馬中配衍了一匹上等好寶馬給弘乾當座騎。
依楚辭屈原遠游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給寶馬起名曰“登霞驥”。
弘平到家后,為弘乾舉辦婚宴,迎娶妻吳郡吳縣華亭陸氏家族女子陸香。婚宴也邀請了張姜子等茅山韓家和親家參宴。
華亭陸氏乃吳郡大望族之一,先祖乃齊宣王田辟疆和鐘離春之子田通,封為平原郡般縣陸鄉侯,改為陸姓。
鐘離春,字無鹽,乃古奇賢丑女也。
劉繇將揚州刺史府設在曲阿,在揚州和徐州招兵買馬。婚后不久,弘乾在曲阿加入了劉繇的揚州官軍,在中軍衛隊任屯將,領一百兵。
劉繇任用張英、樊能、于糜為中郎將,各領八千步騎。樊能、于糜屯楚江長江西邊的橫江口,張英屯當利口。
劉繇軍的糧草軍需屯于江東牛渚大營,屯兵六千為三人后援。劉繇帶五千步騎屯曲阿縣縣城。
原徐州下邳相丹陽郡人笮融屯丹陽郡秣陵縣南,下邳兵約二千,吞并廣陵太守趙昱的廣陵兵約一千。
原徐州彭城國國相薛禮屯秣陵城,彭城兵約三千。
二人為劉繇盟軍,守丹陽郡北部。劉繇封二人皆為中郎將。
劉繇兵力合計約四萬一千人,與九江郡的袁術隔江對峙。
弘乾隨祖父母長大,不愿意去金城,弘平很無奈。
弘平住家中,幫助訓練弘家部曲,也常來茅山探望張姜子,商議擇機返回金城。
看到弘平帶來的家信,張姜子仍舊顧慮韓家高級將領韓焰等因張姜子侄張繡殺韓焰父韓珂及金城各望族幾十名將領要對張家復仇之事,不敢回金城,怕影響韓遂,造成韓家軍內部分裂。
于是常年住在茅山的天師道道觀里,當起第一任主持,學講天師道道義。丹陽和吳郡有不少信道的豪族婦人常來聽講。
望族婦人有茅山南面的丹陽郡故鄣縣的施家施氏、從青州齊國舉族逃難來的李家李氏等。
鄧芝母鄭天生的夫君早亡,鄭天生跟著張姜子修學天師道。鄧芝乃本朝開國云臺二十八功臣之首鄧禹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