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韓遂調補兵、整訓完畢的陽逵、麴演二部到冀城外大營駐扎,同韓焰部鎮守漢陽郡。
麴演傷未全愈,由陽逵暫領二部人馬。
原駐冀城外大營的興國氐都尉部由都尉閻行帶回允吾,與尉遲延嘉共同防御允吾。而弘平鐵騎部在涼州和三輔之間護送移民。
韓宛屬下有九部校尉,加上好畤鎮歸降的一千步兵,暫由成公英管轄。
校尉田樂守隴縣、韓謨守陳倉縣、陽逵和麴演及韓焰守冀城外大營、韓業守美陽縣、韓汝守郿縣、韓撫守武功縣、韓武守漆縣。
韓宛帶領新歸降組建的伍習、張寵、劉閔、宋曄四部共二萬八千步騎的三輔新軍駐扎在谷口鎮,準備渡過涇水,與馬騰等部共擊李傕。
農忙時節主力回美陽縣、郿縣、武功縣耕種田地。
蔣石羌騎部鎮守司隸漢安郡汧縣的回城、番須口鎮和陽城。
金城守備部校尉韓虎仍在圍困左內史郡高陵縣縣城。
京兆校尉部校尉韓胡率司馬防留下的二千步騎鎮守長安。
韓仁已率羌騎退回長離川休整,長離川羌騎有七千人。
東余繼任新平羌部落首領,手中有降騎三千和帶來的長離川羌騎三千,協助韓武守漆縣。
東起部一千羌騎已返回冀縣。
除了李傕所占的池陽縣和黃白城,聯軍和馬騰部幾乎已初步控制了三輔所有要地。
三月,竇賓從蒲頭部落匆匆趕回,韓遂召集雍州、涼州的數位頭面人物到狄道參加竇統的葬禮。
雍州刺史邯鄲商、涼州刺史韋端、隴西太守李參、酒泉太守黃衍、安定太守張縱、北地太守王季然、度遼將軍張則、武都太守李琬、金城太守韓理、漢陽太守尹嘉、永陽太守蓋順、南安太守王列、張掖居延屬國都尉韓史等到場。
韓遂事先讓安羌將軍府去信阻止雍州的武威太守張雅、張掖太守魏彥、張掖屬國都尉尹碩來參加,以防漠北鮮卑部落入侵。
尹嘉為竇統書寫了碑文。
韓史很久不見從兄韓遂,此番前來見到韓遂,二人為韓史兄長韓胤之死痛心不已。
韓史請求出兵,聯合次兄左馮翊太守韓斌,奔襲曹操新巢許縣,為兄報仇,韓遂加以阻止,叮囑切勿莽動。
韓史返回張掖居延屬國途中,在浩亹縣用童年時的老屋舊物,為長兄韓胤立了衣冠冢。
安葬竇統后,竇賓找韓遂長談,想將竇家和鮮卑沒鹿回部落在狄道的五千四百四十口全部遷到蒲頭部落北部。
韓遂喊來代理狄道韓家總管韓尚,任命其正式任狄道韓家總管,詢問鮮卑人口遷走后,留下的十萬畝田如何耕種。
韓尚提出所需要的二千勞力可雇東起所轄的東羌部落,但要交費。韓遂覺得狄道大塢堡十分重要,不能用臨時雇傭勞力。
最后決定從金城縣接管的樊家莊苑的五千一百八十二人中抽調四千人遷移到狄道,只留下一千一百八十二人耕種金城縣一萬畝,而將新地四萬畝移交給所雇的燒當羌勞力耕種。
韓遂不放心遷往長安的金城郡第二批移民,安頓狄道事務后,帶侍衛隊前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