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不回信,反而增修守備。
袁紹只得繼續增派兵馬攻公孫瓚。公孫瓚的人馬越打越少。
看完信報,韓遂深感焦慮。袁紹破公孫瓚占幽州、曹操破呂布占徐州都已是遲早的事了。二人即將各控制三州。
張楊一死,袁紹和曹操必然要爭奪司隸河內郡。
劉表遇到三郡叛亂的天大麻煩,張繡無劉表的強援恐難持久。張繡一完蛋,曹操必得南陽。
屆時,除了河東郡、弘農郡,京兆武關就成了聯軍與曹操第三處接壤之地。
故聯軍需加快進攻馬騰,統一三輔,將重兵向左馮翊夏陽縣、左馮翊郃陽縣、京兆尹鄭縣、京兆尹商縣武關移動。
韓遂又見信報中提到吳馮子吳碩入朝廷任議郎,轉給探部總管韓橋,命探部與吳碩取得聯系。
楊彪復出任太常對于聯軍探部是好事,又可獲得朝廷內幕信報。
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匯集到祖厲縣縣城安羌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
收入
上年底,聯軍錢庫和糧庫平賬,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
征調仍按征糧不征錢。每基數五萬石粟米。本年涼州和三輔糧食正常收成。
金城郡十縣剩下的十五家望族,除韓家外,幾乎全部移民去了三輔,各縣剩下少許人口,故,聯軍對韓家以外的各縣望族全部免除征調。
人口幾乎全是新移民的縣有韓家、成公家、郭家在京兆尹長安縣;韓家、麴家、閻家在左內史郡高陵縣;田家在京兆尹陽陵縣;陽家在京兆尹長陵縣;蔣家在右扶風郡安陵縣;趙家在右扶風郡茂陵縣;江家在右扶風郡美陽縣;毛家在新平郡漆縣;池家在左馮翊郡粟邑縣;淳于家在京兆尹藍田縣;竇家在京兆尹上雒縣上洛縣;馬家在京兆尹商縣。
漆縣和杜陽縣本年無收獲。
再從當地人口較多的老地盤漢安郡陳倉縣,左馮翊夏陽縣,金城郡允吾縣韓家,金城郡榆中縣韓家,金城郡浩亹縣韓家,金城郡金城縣韓家,金城郡臨羌縣韓家,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三水縣,武威郡祖厲縣的望族征調。
各縣征調一個基數,允吾縣、高陵縣、狄道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
共計三十六個基數,征調一百八十萬石粟米。其中漆縣無收獲。
上邽縣劃給蓋順做永陽郡,獂道縣劃給王列做南安郡,冀縣仍歸梁興,但冀城劃給韋端做涼州牧府治所。
不種粟米的望族需到市場去買粟米繳征調費。
各縣韓家共需支付六十萬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軍的墊付。分別是臨羌縣韓家代隴西北四縣繳四個基數、浩亹縣韓家繳一個基數、榆中縣韓家繳一個基數、允吾縣韓家繳二個基數、金城縣韓家繳一個基數、祖厲縣繳一個基數、夏陽縣繳半個基數、長安縣繳半個基數、高陵縣繳一個基數。
宋建河首平漢王國擁有四縣和狄道縣北部。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敦煌郡屬雍州,西域自治,聯軍不征調。
支出
一斤金可兌五十石粟米,麥、豆價約為粟米價的四成。
糧食儲運費預留二千四百斤西域金幣。
上年交給郭憲療部醫治的傷兵已治愈。馬超部五十人全部釋放,探部說服其中余盧、榮葉二人為牒人。
全愈可歸隊的一千漢兵、一千五百羌兵暫歸到預備部校尉閻行直轄。
八百三十漢傷殘兵、一千一百九十羌傷殘兵回鄉,支付二千六百九十四斤西域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