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讓韓隸向夏陽韓逢傳信,調其義孫韓卬、韓黍、韓際到冀縣集中訓練。韓遂記得三人應該已十九歲。
計入韓隸,韓家一下子集中了二十三位將領,韓遂倍感欣慰。
下午,韓遂等到大校場觀看了韓順、韓閣等人的弓術、馬術、矛槍術等。
晚宴上,韓平嘆惜道“恐怕這是金城韓家能送出的最后一批韓家將了。西鎮韓家,家家殷實富足,晚輩中學武藝的越來越少。武將之子也不愿意學武藝,喜讀書。
西鎮大部分家庭已移民到關中的高陵和長安,見聯軍所占地盤越來越多,家長鼓勵晚輩讀書,長大去各縣當縣長、縣丞等。”
宴后,韓遂回到西鎮自家宅后,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韓平的話深深刺痛了韓遂的心。
韓家因己被迫加入聯軍,已供給了二代將領,此次集中的二十二人算是第三代將領了。
按韓平之說,再無第四代韓家將。而韓遂觀之,第三代武藝平庸,遠不如第二代。
韓順武藝只及其父韓焰的一半,已算是私塾苑中的佼佼者了。
原想以韓家將為核心,以金城望族子弟將領為第一圈子。現在看來要巔倒過來了,韓家將恐淡出核心和第一圈子,淪落到第二圈子。
數日后,韓遂帶著次子韓略等返回陳倉城,而長子韓韜留在母親身邊,開春后將回涪陵。
成公英轉交給韓遂朝廷任命的右扶風郡茂陵令衛覬留下告別信,上年底茂陵令任期已滿,回許縣朝廷任尚書郎。
金城郡趙家六百口移民在茂陵,韓遂向右扶風太守昔坑推薦漢安太守武悌子武端出任茂陵令,接替衛覬;趙跡孫、趙谷長子趙方出任茂陵縣縣丞。
昔坑不敢抗拒,一邊將武端上表朝廷,一邊讓武端
、趙方臨時上任。
韓遂又向京兆尹張時和長安典農中郎將謝景雋推薦武端子武周任長安縣縣丞。
朝廷未在長安縣設縣令,以典農中郎將行縣令職權。張時和謝景雋接納武周。武周到長安縣任職。謝景雋將典農中郎將府從霸陵縣遷入長安城中。
金城十九家,除韓家外,邊家已覆滅,張家已遷武威,樊家幾乎滅族,成家已自立,成公家成公英生女,閻家閻行無子,其余十二家應韓遂提議,各家出一子到漢陽郡冀縣聯軍預備部集訓,準備接管康復傷兵。
趙谷次子趙承,已故毛旻之子毛翊,竇河子竇度,淳于堅子淳于躍,馬涵子馬輔,池巖子池瑗,江福子江威,麴演子麴光,田樂子田斌,陽逵子陽桂,蔣石子蔣雨,郭憲子郭并。
一日,探部總管韓橋來見韓遂,隴西太守李參的郡尸曹掾氐道縣人牛閎有一子牛亶在朝廷中任五官中郎將,牛亶早年在漢軍中從士卒一步步升遷。
中平五年,靈帝組建西園軍,牛亶成了西園軍典軍校尉曹操的軍司馬。
牛亶子牛謙自幼足疾,一直隨祖父牛閎在狄道縣縣城閑居。
牛謙有一子牛金,年六歲,四歲起在狄道拜師練武,太守李參稱贊其練起武來十分刻苦,有模有樣。
氐道縣牛家族長之孫牛蓋也在曹操軍中任牙門將。
韓遂明白韓橋的意思是想發展牛亶為聯軍在朝廷中的內線,于是任命牛謙為安羌將軍府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