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探部送來益州的最新信報,韓遂關心長子韓韜的安危,馬上展開看
前些年,劉焉尚在世,荊州牧劉表向朝廷告狀劉焉僭擬乘帝輿器服。
劉焉死后,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劉璋派征東中郎將趙韙屯巴郡朐忍縣,東防劉表。
南陽、三輔民數萬戶流入益州,劉焉悉收以為眾,名曰“東州兵”。
劉璋性柔寬、無威略,東州人侵暴為民患,不能禁制,益州本土人士頗有離心和怨言。
趙韙在巴中,甚得眾心,劉璋委之以權力。
趙韙因人情與劉璋不和,乃暗地里聯合益州大姓望族,又賄賂荊州,減除腹背受敵。
本年,趙韙聚眾起兵,共擊劉璋,蜀郡、廣漢郡、犍為郡皆反,蜀郡太守高聯、廣漢太守趙翊、犍為太守兼犍為屬國都尉何宗響應趙韙。
趙韙圍劉璋于成都城中。
韓遂立刻派飛騎給洮水南岸白馬羌騎都尉部都尉韓葉,命其帶所部三百騎入蜀郡,救援劉璋。途經白馬羌,向羌王借兵三千騎。到蜀郡北部,與蜀郡北部都尉兼聯軍益州校尉部校尉韓支匯合,去成都救援劉璋。此為第一路軍。
信中叮囑韓葉與親劉璋的各路太守取得聯系后再一同進兵,有漢中太守樊敏、巴郡太守龐羲、永寧太守趙莋趙筰,趙祚,趙笮、固陵太守鹿旗、廣漢屬國都尉陳實、蜀郡太守射登、蜀郡屬國都尉王子雅、犍為枝江都尉成存、越嶲xi太守牧艮gèn、益州太守高頤、永昌太守沈稚。
考慮到張魯必趁虛攻劉璋后路,又寫信給聯軍扶持的武都太守李琬,邀其聯合武都氐部落襲擾漢中郡張魯,使其不能全力攻劉璋。
又怕李琬不敢出兵,于是命韓宛從陳倉出兵合伯校尉部、宛馮校尉部,四千騎,以威脅漢中郡。此為第二路軍。
數日后,韓遂陸續接到多個急信。
燒當羌飛騎急報發羌對燒當羌發起大規模進攻。
左馮翊太守韓斌和馬騰分別急報袁紹任命的并州刺史高干從并州上郡分兵兩路,同時進攻左馮翊郡和左內史郡。
探部信報河內郡軹縣黃巾余部張晟,人稱張白騎,出兵攻入河東郡。
探部信報弘農郡豪強張琰出兵攻擊河東郡。
韓遂有些焦慮,感覺似乎有人在統一調動這些勢力一齊發難,而且每一路的敵軍人數可能都有數萬之眾。這一回,對聯軍是極大的考驗,聯軍能否安然度過難道又是高燕在背后搗鬼
袁紹未收得到雍、涼、三輔各方面勢力的回復,或許認為非友皆為敵也。
上年與馬超交戰時死五千,傷一千人,大都是韓宛的韓師校尉部、干將校尉部、夏陽校尉部、太阿校尉部、棠溪校尉部五部的人,尚未得到補充,暫留守陳倉。
從五部抽調精壯之士優先補滿鐵騎校尉二部。
軍師成公英為帥,帶鐵騎校尉二部校尉韓銅、預備一部校尉韓品、長安校尉部校尉韓胡、精騎校尉一部韓涂的四部八千步騎前去助守左馮翊郡,兼顧河東。此為第三路軍。
侯選、程銀、李堪三部向這一路靠攏。
偏將軍韓潼為帥,谷口司隸羌騎一部、司隸羌騎二部、虎淵校尉部,漆縣鐵騎校尉一部、莫邪校尉部、新平羌騎部,一萬四千八百騎。渡過涇水,到左內史郡云陽縣,與馬騰部匯合,北上反擊上郡前來入侵之敵。此為第四路軍。
梁興、楊秋、張橫、成宜、馬玩五部向這一路靠攏。
韓遂親自前往燒當羌赤嶺大本營,此為第五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