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后,韓遂在郃陽縣縣城里等來好消息,馬騰大破白馬銅、南匈奴須卜骨都侯單于和高干聯軍。
韓遂對白馬銅陌生,探部隨即送來白馬銅的信報
當年朝廷下詔發并州南匈奴兵配劉虞討叛軍張純,南匈奴單于欒提羌渠遣右賢王于扶羅率數千精兵增援幽州,協助劉虞。
南匈奴留下的人恐朝廷無休無止征調兵源,于是,南匈奴右部醯落與休著各胡白馬銅聯合,十余萬人反,攻殺單于欒提羌渠,擁立須卜骨都侯為新單于。
南匈奴隨于扶羅出征的精銳騎軍在路上聽到消息,擁立右賢王于扶羅為持至尸逐侯單于,朝廷稱之為南單于。
于是,并州南匈奴一分為二,出現兩個單于首領。于扶羅滯留在河東郡。
公孫瓚活著時,并州河西郡休屠各胡白氏部落首領白馬銅曾派四營兵隨黑山軍首領張燕與袁紹對戰。
公孫瓚亡后,白馬銅殺公孫瓚子公孫續向袁紹示好。
當下,袁紹為與曹操爭中原,命高干與休屠各胡白馬銅和南匈奴須卜骨都侯單于和解,以掠奪數不盡的寶藏為誘,一起攻三輔。
南匈奴須卜骨都侯單于有五萬五千部落民,其中兵一萬一千騎。
高干派夏昭為主帥,鄧升為副帥,率本部一萬六千步騎、休屠各胡白馬銅的一萬騎兵、須卜骨都侯單于的一萬一千南匈奴騎兵,從上郡的高奴縣出兵,白馬銅為先鋒,攻擊上郡的雕陰縣和漆垣縣。
馬騰部的雕陰縣縣長兼休屠各胡首領中郎將金瑞荃兵少,又見是同種休屠各胡,于是舉城投降。鄧升留下一千兵鎮守縣城,金瑞荃隨軍南征。
漆垣縣縣長兼沈氐羌首領中郎將滇韋領兵出城,不敵,稍一接仗就損兵一半,慌忙棄城向南奔逃。夏昭留下一千兵鎮守縣城。
占據漆垣縣后,馬騰的洞門大開,白馬銅騎兵長驅直入,直奔左內史郡云陽縣。
云陽縣牢姐羌首領偏將軍良熙帶五千東羌步騎出城交戰,被夏昭、鄧升、白馬銅沖陣所破,損兵大半,余部向栒邑縣潰散。夏昭刺死良熙。
云陽縣一丟,馬騰的北地郡和左內史郡面臨被分隔開的危險。
馬騰從泥陽縣出來,去保栒邑縣和豳鄉鎮;馬超從萬年縣直奔漆垣縣去斷敵糧道;龐德從黃白城奔云陽縣。
韓遂派來的聯軍援軍大帥偏將軍韓潼領谷口司隸羌騎一部、司隸羌騎二部、虎淵校尉部,漆縣鐵騎校尉一部、莫邪校尉部、新平羌騎部,一萬四千八百騎。渡過涇水,到達左內史郡云陽縣,與龐德部八千步騎匯合。
梁興、楊秋、張橫、成宜、馬玩五部近來收編不少三輔返鄉難民,各集合五千步騎趕到。
眾將在云陽縣縣城南面扎下大營,合計兵力四萬七千八百步騎。龐德、韓潼在左營,梁興等五部在右營。
對面夏昭率軍出云陽南門布陣。左營鄧升和須卜骨都侯單于,右營夏昭和白馬銅、金瑞荃。
雙方交戰二次,未分勝負。
夏昭發現馬超去攻漆垣縣,連夜撤出云陽,返回漆垣縣縣城。
良熙子良費繼位牢姐羌首領。
馬超繞到漆垣縣縣城北門外扎營,龐德在西門外扎營,韓潼在東門外扎營,梁興等五部在南門外扎營。
馬騰帶衛隊及滇拔部二千東羌步騎和牢姐羌余部二千人從栒邑縣趕來增援,與龐德部匯合。
王埃率一千騎從祋栩縣趕來;封彌率一千騎從頻陽縣趕來。二人所部匯入北門外大營,與馬超部匯合。
并州刺史高干派中郎將郭援帶所部八千步騎前來增援,進入雕陰縣。
前來與郭援匯合的還有上郡烏桓單于那樓率一千烏桓騎兵,雁門太守郭缊派子郭均率一千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