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頭部和沒鹿回部落從涼州遷來的過程十分艱苦,就算是對蒲頭不滿,也無法再遷回涼州了。
第五件事,索頭部到達云中郡后,立刻占據了武泉、北輿、咸陽、云中、原陽、定襄、沙陵、萁陵、武進、成樂等縣,并把成樂縣改名為盛樂縣,沙陵縣改為金陵縣。
拓跋詰汾給長子禿發匹孤分得武泉、北輿、咸陽三縣和三萬人口,鎮守北方。
拓跋詰汾次子拓跋力微分得云中、原陽、定襄三縣和三萬人口,居荒干水和白渠水之間,以云中縣為軍需糧草大本營,為防漠北鮮卑的第二道防縣。
金陵、箕陵、武進、盛樂四縣和五萬人口留給拓跋詰汾,以盛樂為主大本營,以金陵為輔大本營,南防并州曹操軍。
云中郡僅黃河西岸的沙南縣在并州刺史梁習手中。
第六件事,竇賓的沒鹿回部落,約五萬六千人口,占居五原郡的西安陽、成宜、宜梁、五原、九原、臨沃六縣以及棝陽城,以九原縣為大本營。
五原郡黃河南部的河陰、武都、曼柏三縣在并州刺史梁習手中。
第七件事,蒲頭部落共有二十一個子部落,共有十二萬人口,分別是置鞬部、王皓部、鹿結部、利那部、吐賴部、勃寒部、匹蘭部、越質部、豆留部豆留奇部、叱豆渾部、大兜國部、悅大堅部、仆渾部、密貴部蔤部、裕茍部、提倫部、沒奕于部、東胡金氏部落、羌句豈部、輸報部、鄧若部。
王皓部負責耕種。
鹿結部負責抵御漠北鮮卑首領步度根的屬下佑仁部落和宇文莫那部落的侵擾,當時十分吃力。蒲頭
才同意索頭部和沒鹿回部遷到北部,抵抗步度根。
利那部帶領新入盟的密貴部蔤部、裕茍部、提倫部、沒奕于部、東胡金氏部落、羌句豈部、輸報部、鄧若部等八部侵入朔方郡后又撤回,結果后套平原的草場不夠用了。蒲頭打下五原郡和云中郡后,立刻將索頭部和沒鹿回部遷出后套平原。
第八件事,鐵騎校尉一部校尉尉遲鐵曾應鮮卑索頭部邀請去訓練鐵騎一個月。拓跋詰汾非常喜歡尉遲鐵,于是當時從索頭部落豪右家里選出一位美貌女子拓跋娟月要嫁給尉遲鐵之子尉遲正。這次尉遲正和妻拓跋娟月也在邀請之列,二人從允吾趕來。
宴席上,拓跋詰汾向韓遂正式提出帶尉遲正夫妻二人去河套,以便幫助索頭部訓練士卒和做索頭部與聯軍的聯系人。又允諾分給尉遲正一個子部落,可稱之為尉遲部落。
尉遲正尚未在聯軍中任職,已通曉鮮卑語,做一個子部落的首領的誘惑十分有效,尉遲正表示愿意去河套。
韓遂答應讓尉遲正速去祖厲征得父親尉遲鐵和祖父尉遲延嘉的同意,如同意,就先回允吾接上家眷后沿黃河追趕索頭部落。
拓跋詰汾答應留左都尉拓跋環殿后。拓跋環乃拓跋萱之父。
尉遲正妻拓跋娟月先返回允吾回家收拾東西,帶上子尉遲通、女尉遲蕓,做好準備。韓遂寫信托尉遲正給尉遲延嘉調五十騎護送。
隔日,索頭部落第十批人口拔寨起營,二千多鮮卑騎兵護送八千部落人口和大群牛、羊出發。
索頭部首領拓跋詰汾子拓跋力微腰掛寶劍,手提矛槍,向父親和韓遂等人告別,領著部落沿黃河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