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軍師成公英從漆縣送來捷報,栒邑之戰大獲全勝,聯軍四路合攻豳鄉鎮,斬栒邑縣縣長馬蘭羌首領裨將軍滇拔,全殲其近五千馬蘭羌步騎和一萬四千部落人口。
由于敵軍民抵抗頑強,馬蘭羌兵將無一存活。
龐德、馬超等均未來得及救援,栒邑之戰就已結束,故,聯軍的阻援各部和友軍無損失,已撤回駐地。
聯軍占據栒邑縣后,漆縣的新平羌兵調往栒邑縣縣城和豳鄉鎮駐扎。如遇馬超主力攻擊,來不及退回漆縣時,可退往北地郡。
收復栒邑縣還有一個好處,北地郡與栒邑縣接壤的邊境受到馬超及東羌軍的壓力化解了,北地太守索湛可抽調一些兵去加強廉縣的防守。
馬蘭羌殘留羌民僅六千人投降,皆為老幼婦孺,押解到栒邑縣縣城,交給新平太守胡寶處置。殘留羌民一齊跪下,乞求給條活路。
胡寶見馬蘭羌余眾十年內難成軍,于是在栒邑縣劃出一塊草地給馬蘭羌民,決定保留馬蘭羌部落。
成公英從漆縣新平羌部落選出一個年輕人滇余到栒邑縣去充當馬蘭羌新首領。
新平太守胡寶推舉栒邑縣望族霍家的霍泉為栒邑縣縣長,霍泉兄霍性乃曹操的度支中郎將,早年追隨曹操。成公英與霍泉面談后同意報給韓遂認可。
聯軍共計戰死一千七百五十三人,傷八百八十六人。其中漢兵死五百三十人,傷三百二十一人;長離川燒當羌兵死六百一十人,傷四百五十人;發羌兵死六百一十三人,傷一百一十五人。
傷兵全部送往允吾療部。
韓遂回信,接受霍泉出任栒邑縣縣長,并請成公英返回陳倉休息,并準備攻取下一個目標,持續削弱馬超和東羌的地盤。又命探部與曹操的度支中郎將霍性接觸。
暫居漢安郡杜陽縣的盧水胡牙門將彭析繼任部落首領后,兵力只剩二百,民一萬八千口。
彭析和校尉彭冉、彭旁等見北地郡已太平,來陳倉拜見韓遂,向韓遂提出要求返回北地郡家鄉盧水附近。
韓遂見盧水胡精壯盡失,十數年內難恢復到數千兵力,但至少可助守北地郡。
于是和北地太守索湛來往信件商議后同意放行。彭析仍算是聯軍的主要首領之一,待傷兵歸隊后,兵力會稍有恢復。
九月,西域長史楊曾和戊己校尉任涉聯名信送達韓遂手中,信中提到幾件事。
第一件事,在雍州敦煌郡效谷縣曹家莊苑屯田的四千敦煌漢軍已移交給敦煌太守馬艾,割交給敦煌郡的官將計有一名都尉、五名別部司馬、十名曲長、五十名屯將,八十名官吏。
第二件事,西域漢軍六千四百人編制中死亡之人已通過向各地散農和羌、胡人招募來補充,但當下計有四百名老兵,年齡已過五十,常年戍邊已累垮了身子骨,不適合再在西域服役,而其在全國各郡縣的家庭、家族、親人因在亂早已不存在,希望集中到三輔一個縣定居養老。
第三件事,這四百人的編制無法補滿,西域漢軍將按六千人的編制維持
戊己校尉城高昌壁城一千五百官軍;
宜禾都尉城伊吾城七百五十官軍;
戊部侯城金滿城七百五十官軍;
柳中城一千五百官軍;
渠犁城尉犁、尉黎七百五十官軍;
樓蘭城七百五十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