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件事,近年來,西域長史府利用于闐國韓家支援的錢節余部分,每年向車師前部、車師后部、蒲類諸蕃國購買田地或用于開墾荒地,修繕蓄水渠等,分走四百老兵后,屯田所收獲的糧食可基本解決自給。
但遇大旱年則需對外購糧,故仍存有余錢,以備災荒。感謝韓家,在割交走敦煌郡的兵將和官吏后,對西域長史府和戊己校尉的錢支持依舊不減。
韓遂見信頓時明白楊曾是想甩掉老兵包袱,節存更多的錢,以備不測之用。
韓遂本想推給安定楊家和漢陽楊家承擔,但楊家必然不愿意接收這么多老兵,楊曾必然會把事捅到朝廷,或許鐘繇有機會插手西域之事。
故此時與楊曾鬧僵了,對聯軍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只能忍受,接下這批老兵。
楊曾也是絕頂聰明之人,來信前一定反復推算,料定吾只能同意。
正好盧水胡部落剛離開杜陽縣,韓遂回信,同意將西域的退役無家的老兵安置在杜陽縣。
右扶風郡美陽縣曾收留過聯軍的五千退役無家老兵,自耕自足。韓遂有意將這兩個縣變成無家老兵安置地。
楊曾的來信恰好提醒了韓遂要關注無家老兵。韓遂次日帶著征西將軍府左丞牛謙等人趕到美陽縣,去探望退役無家老兵。
美陽縣縣長韓粟、宛馮校尉部校尉韓春、江家美陽總管帶著幾個官吏和將領出城迎接。
活著能動的老兵全都聚到韓遂身邊,一齊向韓遂訴苦。
這些老兵成分很雜,有歸降聯軍的漢軍士兵,有歸降董卓的漢軍士兵,有李傕、郭汜舊部投降聯軍的士兵,有
聯軍俘獲來又加人聯軍的士兵,也有聯軍的士兵。
韓遂一直忽視了這群人,今日所見所聞近乎凄慘。這些年下來,五千退役無家老兵竟然因衰老、病痛等原因死了二千七百五十人退役時曾發過一筆錢,之后再未過問。
剩下的二千二百五十人中有五百五十人耕種已十分吃力,全靠尚能做工的同伴幫種幫收,非常勉強地活著。而家中家徒四壁,衣不遮體。
韓粟連忙向韓遂匯報稱,縣府還是為老兵做了許多事,有如指導老兵種粟米、發放農具、借來耕牛等。
韓遂本想責怪韓粟,聽完匯報,也就未怪罪之。韓粟之罪在于從未向己通報,主責還是在己。
韓遂連聲向老兵道歉,答應從本年底,連同將要遷到杜陽縣的西域退役無家老兵四百人,按三千人的編制,每年撥給五萬四千石粟米和一千斤西域金幣,每人發十八石粟米和五千錢。食同士兵,錢比士兵少一半。
自明年始,所有人將不用自耕種了,所發的錢糧足夠度支。但仍鼓勵能做工者繼續耕種,以獲得額外收入。
派征西將軍府左丞牛謙兼管退役無家老兵的錢糧發放,多余的錢糧用于雜支等。并授予牛謙有權招募三十名婦人做短工,幫老兵做些家務或護理,所需費用牛謙出二成,老兵自己出八成。
臨別時,老兵們排成隊哭成淚人,還有一百多老兵手持木棍列陣向韓遂表演刺殺,表示如聯軍需要仍可重上戰場。
韓遂看著老兵想到人人都會變老,如無天下大亂,退役兵至少都有家,眼淚在眼眶中禁不住打轉起來。
不斷叮囑眾人收到錢后先給自己買套新衣服,邊揮手邊徒步緩緩離去。
十月,朝廷派負責雍、涼州事務的尚書衛覬和尚書右丞潘勖前來涼州漢陽郡冀縣冀城,向韋康宣讀涼州刺史任命書,而涼州牧韋端收到朝廷的正式任命書,向長子韋康交接公務后將進許都擔任太仆,接替生病不起的太仆韓融。
韋端從興平元年公元194年由李傕表任涼州牧,已有十三個年頭。在任期間,能夠平衡各方勢力,安撫望族和庶民,調解各種沖突,可以說是得人心的。
各郡縣官吏沒有收到官文不能前來,只在冀城的官吏和漢陽郡望族代表前來給韋端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