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擔心曹操調太多的兵馬前來,即然冀州空虛,于是命探部敦促冀州河間國的望族和劍客盡早發動起事,以牽制曹操,擾亂其后方。
可惜孫權和公孫康路途遙遠,一時聯系不上,不能同時起兵夾擊曹操。但劉備離得近,韓遂還是派出人去聯絡劉備、劉璋、孫權、公孫康,希望一同起并夾擊曹操。去聯系張魯的人還未回來。此時多么需要諸侯放棄爭斗,一致對抗曹操。
又急命調走的侯選、程銀、李堪、張橫、馬玩、楊秋六部各四千騎從原駐縣速來潼關。
又命鎮守長安縣的迷瑞、鎮守長陵縣的迷貴、鎮守祋栩縣的迷虎各領所部四千騎和三輔留守的各縣尚能機動的部隊隨時待命向潼關增援。
曹操不斷調來輜車串連成單側防護甬道從徐晃大營沿黃河自北向南一直修通到渭水北岸,又在渭水北岸建起一個左馮翊南曹營。
如果稱徐晃大營為曹操的左馮翊北曹營,則甬道連通了南、北曹營。
甬道總長約六十四里作者注此為漢代里,地圖測約267公里,估計共約動用一萬五千輛輜車,還有不計其數的欄柵木。
之前有傳言,袁紹擁有萬余輛輜車,都歸了曹操,韓遂今日信了這個傳言,估計曹操已調來所有能調的輜車,看來曹操是精心準備過。
梁興多次從王城出擊甬道無果。每次抵近甬道,南、北曹營的騎兵都會沖出來截梁興后路,甬道內守兵會向外射箭,梁興只好撤回。
韓遂和馬超終于大概弄明白曹操建甬道的目的。曹操用疑兵之計分散關西盟軍的注意力,然后用時一個月建起甬道。曹操軍軍糧、軍需從河東郡經浦阪津運入北曹營,再從北大營通過甬道向南曹營按需輸送。
一日黃昏,哨騎來報,曹操從黃河水面調來大批戰船和大船,在戰船保護下,持工具的部隊用大船橫向排成一排,用鐵鏈將船連在一起在渭水水面搭浮橋。
聯軍司隸水軍部戰船水軍部一早黃河游弋,剛返回鄭縣碼頭。韓遂急派飛騎去調聯軍司隸水軍部戰船返回,去攻之。
曹操軍戰船排成排和聯軍水軍戰船對射,聯軍水軍沖擊數次都無法沖破阻擋。
曹操軍另一批戰船護送運輸船抵近南岸,有二千曹操軍士兵登陸。
搭建浮橋的士兵快速作業,浮橋很快抵達南岸,曹操軍二萬士兵跑步通過浮橋來到渭水南岸,于夜中在渭南結營。
韓遂、馬超等當夜派馬玩、張橫帶一萬步騎去渭水南岸偷襲,結果曹操在渭南大營外草叢中布伏兵殺出,與營中兵夾擊,馬玩、張橫大敗而回。
渭水水面上雙方打到次日天亮,曹操戰船箭盡,無補給,聯軍水軍戰船有后方運輸船補給,終于沖破阻攔,沖到浮橋邊,把浮橋沖斷。
曹操軍戰船去南曹營補充箭。
天亮后,馬超領兵一萬從東邊沿渭水乘勢猛攻,曹操軍結寨用的輜車和木材尚未運來,用沙土結成的寨墻堆不高,被馬超軍抵近破壞掉東墻,繼而毀掉所有寨墻。
馬超軍回營吃飯,楊秋等七將之軍為第二梯隊,韓遂聯軍為第三梯隊。三隊輪番前來沖擊曹操軍。
曹操軍結寨不成,只好用盾牌連在一起拼死阻擋關西盟軍的騎兵。
曹操戰船補充后又返回渭水水面擋住聯軍水軍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