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尚且不知名字的你為切入點,他知道了與桐生八年齡差不大的妹妹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引哥哥操心。
臼利滿又開始夸夸“不愧是八前輩對待手足也完美符合「好男人」的定義”
桐生八“比起我,監督更辛苦。”
臼利滿
盡管述說操心之事卻不抱怨手足,受稱贊既不驕傲也不自大,如喝水一般自然地轉向感嘆監督兼顧育兒和事業的不易的八前輩更帥了
桐生八,面對后輩臉上那一對皮卡皮卡的亮晶晶,冒出冷汗。
雖然臼利滿入部也大半年了,對于對方的示好,他適應得也差不多了。但,剛才,他有說什么什么很了不起的話嗎
算了,就當作是對他說的話的認同了。
九刷道子是位了不起的監督。見識過她對工作的誠心和投入的人都不會否認這一點。
媽媽是位了不起的媽媽。這種話只有為人子女的才最適合當那個說出來的人。
就算沒有當書呆子的意圖、也不打算將全部精力投入課程學習,在高受階段曾令家人擔憂、驚險地進了狢坂的你還是吸取了教訓,從高中一年級起就正視升學問題。
女兒自己提出要補課,父母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媽媽的工作時間比爸爸更靈活,但周末常有本地外地的大小賽事安排,無法保證穩定的空閑時間。因此家里的分工方式是周中的塾由媽媽接送,周末的則是爸爸來。
比較糟心的一件事是,工作日的時候,當了一天社畜的爸爸回家后只想癱著、懶得做飯。此外,他因為應酬而晚歸也是常事。
放學后再經過幾個小時部活,到了傍晚下校時分,距離塾開始也就還有一小時左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又要回家做飯、又要接送你去私塾,實在難為媽媽。
文化類社團下校時間比運動部要早115小時,你決定先回家、自己做晚飯。
體諒到媽媽很多時候迫于現實原因很難嚴格地做到“到點了就直接走人”,也考慮到路上匆忙、趕速度對開車求穩的九刷道子而言是不小的心理負擔,周中有那么兩天,你和媽媽達成了“放學部活后,你先回家根據當天爸爸的短信決定煮飯和做菜的分量打包母女倆在車里吃便當”的模式。
連個桌子都沒有、在車里啃便當,聽上去好像蠻凄涼的,但實際上意外地溫馨,畢竟不是孤獨一人。
“而且,女兒的手藝,哪個媽媽會挑呢。”九刷道子再次發出和聽你主動提出要補課時一模一樣的感慨,“不知不覺就長大了啊。”
能體諒到大人的辛苦,就算成長嗎
那,同樣辛苦的爸爸為什么會追求“公平”的分工,不愿意多做出點犧牲、分擔媽媽做起來比較辛苦的那部分呢
明明不是迂腐地認為妻子就該待在家里的老頑固,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卻硬是不愿意做飯。
又或許,這才是維系家庭長期和諧的重要方式
你不想去質疑運行多年、沒鬧出什么亂子的固有模式。
畢竟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也沒有“精心”撫養的義務,爸爸不愿意這一份體貼,快成年、掌握了必備生活技能的你沒有很傷心。
你只是,在「舔上司鞋子」和「帶教球隊」這兩份工作之間,選擇了去更體貼后者,選擇更關心媽媽、補上爸爸沒做到的那部分。
關懷不僅在于行動,愛意需要更熱烈的表達,才能治愈疲憊的心、給接下來需要在塾附近等你下課的媽媽打氣。
所以,在排球部所在體育館門口接媽媽下班的時候,你的行為舉止在外人看來可能會有些夸張。
體育館門口沒錯,不是校門口,也不是車庫出口。理由有二,一是,這樣比較省時間;二是,在去車庫的路上還能和媽媽聊天。
啊,這樣說會不會顯得你太黏人了
沒辦法,高中生也是很忙的,和爸爸媽媽交流的時間需要抓緊。
夸張、黏人怎樣都好,你對九刷道子的親昵程度令臼利滿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