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典章卷帙浩繁,我安希范愿追隨先生,效犬馬之勞,復興正學”
林泰來“”
如果你不是叫安希范,我就真信了。
安希范,今年二十二,東林初期八君子里第二年輕的,拜了顧憲成為師學習。
按照歷史,此人今年中舉,明年中進士,又又又又是個科舉天才。
有了人負責帶頭尖叫,此時臺下的氣氛陡然熱烈起來。
眾士子身在其中,不知不覺情緒陷入了莫名的狂熱,跟著一起叫道“復興正學復興正學”
續補五經這樣的文壇偉業就在眼前,如果能參與其中,那是何等的光榮
為什么叫復興正學,因為這幾十年王陽明心學太流行了,顧憲成這樣的正統學者都對此不爽。
在外圍不遠處守候的張家兄弟下意識對視一眼,他們都覺得這一幕似乎很熟悉,感覺都是自家坐館玩剩下的。
連張家兄弟都能免疫,更別說林大官人本人了,他就是抱著胳膊站在人群最邊緣,冷眼旁觀。
不吹不黑,這位顧先生能以在野中層官僚身份,創造出一個影響政壇數十年的東林黨,并成為精神領袖,還是有點東西的。
看到的各種運營手段即使放到五百年后,也不過時啊。
比那個只懂蹭熱議的王老盟主,顧憲成真是強多了,有著明顯的代際差距
林大官人親眼目睹這一切后,終于能理解了,為何歷史上的東林黨會那樣的狂熱和極端,簡直就是正邪不兩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因為從根子上就是這樣成長的,壯大后更不可能被糾正了。
偏生這時候,月臺上的君子們目光巡視人群時,立刻就注意到了林泰來。
本來林大官人身材比別人高出了一尺多,醒目基礎指數已經不低了。
更別說在這群情奮發的時刻,別人都在奮臂激情,只有林大官人下意識擺出了抱著膀子看猴戲的姿勢。
狂熱腦殘粉里,竟然出現了一個異端
所以他想不被注意到都不可能,除非別人眼瞎。
等氛圍稍微冷卻后,顧憲成的弟弟顧允成便對著人群邊緣的高大“士子”說
“這位雄壯朋友何人也,看著面生。”
正看戲的林泰來冷不丁聽到被詢問,不禁嘆口氣,這樣都能被點名難道這就是主角光環
口中便答道“在下姓林,自蘇州來,往南京去趕考,今日路過貴寶地,順道旁聽。”
林大官人這話沒毛病但容易卻讓人誤會,反正別人聽了后,都以為林大官人是去參加八月鄉試的。
顧允成想了下,從沒聽說過蘇州有林氏家族,想必不是什么大家子弟,便又說
“據我觀察,林朋友對家兄的構思似乎甚為輕蔑。
若有相左之意見,不妨在這里大膽說出來,我等洗耳恭聽。”
顧允成這話明著看沒什么,但細思極恐。
這里氣氛正狂熱,如果一個勢單力孤的寒門子弟貿然提出刺耳的反對意見,下場會如何
或者說,適當找一個好打的標靶,更有利于增加己方群體的凝聚力。
經歷過粉絲經濟時代的林大官人,當然明白其中問題所在。
他環視了一圈后,便不慌不忙的開口道
“我的想法就是,顧先生欲作五經余,這氣魄未免太小了
不妨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
眾人“”
敢于續補五經,已經是了不得的偉業了,還想怎么樣
林泰來更加富有激情的說“也別拿五經做文章了,我看顧先生完全可以搞一個新四書”
這話一說出來,眾人立刻對林大官人怒目而視。
實錘了,此人絕對是黑粉能說出這種話的人,一定是來砸場子的
四書是必考,五經是選考,這就能說明四書地位比五經還要高
誰敢亂動四書這不是明擺著讓顧先生去死嗎
林泰來卻對別人視而不見,只對顧憲成問道“涇陽先生以為禮記如何”
顧憲成實話實說“孔圣刪述的五經,歷經秦火大都幸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