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州城出去后,林泰來上船奔波十幾里,回到了十三都五圖露字圩,也就是俗稱的林宋村。
到了村里后,林大官人便發現,弄了個武解元功名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比如鄉人們終于不再喊“林阿四”、“大四喜”了,見了面后普遍道一聲“四爺”。
林大官人這種大忙人當然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已經提前派了高長江回村,負責祭祖儀式以及流水席的準備工作。
來到自家老屋外,林泰來便看到老爹林國忠躺在院中竹椅上,臉色呆滯,有氣無力的樣子。
而高長江則站在旁邊,陪著林老爹說話。
林泰來吃了一驚,連忙問道“父親病了身上哪里不對”
母親林宋氏從屋里走出來,沒好氣的答道“有吃有喝的能有什么病就是享不了福的閑病”
一個習慣了努力活著的小人物,一個習慣了扛起全家責任的人物,突然之間就完全不用再努力,全家也不需要他再做什么,反而就很不習慣了。
如今林家老大去工程隊當總監工,老二去南濠街區當管事,老三去了木瀆港當河快,老四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家主。
而林老爹才五十出頭,身體健康,卻已經被迫賦閑。
林泰來就對父親說“馬上蓋新房,你就有事做了”
林老爹回應說“蓋新房又不能蓋一輩子,完工了還是無聊。”
林泰來覺得這老爹真是令人蛋疼,又說“如果實在閑不住,明年還是去種田好了。”
林老爹嘟囔說“種田也沒什么意思了,無論收成好壞,對咱家也沒什么大影響。”
這也無聊那也沒意思,林泰來便賭氣說“那倒是我的過錯了,讓父親吃閑著的苦,受躺平的罪”
高長江冷哼一聲,輕斥道“坐館你怎么跟林老爹說話呢”
林泰來“”
誰才是老爹的大孝子
然后高長江又對林老爹諂笑著說“種田挺好的,他們讀書人說,這叫田園之樂。
林老爹您這境界要趕上讀書人了,讓多少莊稼人都羨慕死啊”
林老爹心情舒坦了點,“還是高先生讀過書,會說話。”
看著失去人生目標的父親,林泰來想到了什么,又開口道
“種田確實也可以很有意思,關鍵要看怎么種。十年才可能有所收成的田,父親能堅持的下來么”
林老爹聞言反駁道“胡扯哪有十年才有收成的田”
林泰來答道“我們蘇州這地方,其實一年可以種植兩季稻谷,父親要不要試試看”
林老爹愕然道“什么稻種能一年兩熟我從來沒有聽說過。”
林泰來說“我也沒有這種稻谷,但可以慢慢培育,我估計怎么也得十來年功夫吧,所以說十年才能收成。”
林老爹不敢相信的說“你還懂這些”
江南田地本來就高產,如果一年還能種植兩季,那是什么概念
林老爹雖然沒什么文化,但也知道增產數目必定是一個天文數字。
林泰來一邊回憶著記憶里的信息,一邊說“用畝試驗田地,三月就插秧早稻,到六七月時,將那些能成熟的稻谷留下來作為稻種。
然后到七月下旬,再次插秧,如此不停反復。
用上若干年時間,就應當能初步培育出可以穩定出產的雙季稻種了,畝產千斤也不是夢。”
林老爹驚疑不定的說“這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