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是原八品吳縣管糧縣丞、現七品蘇州府推官郭大人。
去年林大官人西征時,郭縣丞親自出陣助拳,后來站隊時立場堅定。
總而言之,兩人都是去年蘇州府官場站隊正確的代表人物,各自升了一品。
還都是有實權的位置,一個在府衙管錢糧,一個在府衙管刑名。
林大官人遠遠的就叫道“哎我來遲了”
劉通判和郭推官回應道“是我們來早了”
林大官人也不廢話,直接把兩人請了進去。
賓主分座落定后,林大官人便又問道“自我離開這五個月,衙門里可有什么值得一說的事情”
兩人一個管錢糧,一個管刑名,都是要害位置。
郭推官這邊沒什么特別值得說的,都知道蘇州城司法領域最大的問題就是林泰來,而最近幾個月這位最大的問題又不在蘇州。
但劉通判真有點事情要請林大官人做出決斷,別人還替代不了。
“還是濟農倉的問題。”劉通判先拋了個引子試探,看林泰來有沒有興趣關注。
去年為了從府衙手里奪回濟農倉的事情,林大官人和朱知府撕逼好幾次,最后隨著張四維的突然去世和趙巡撫的到來,朱知府徹底偃旗息鼓了。
但去年林大官人搶濟農倉管理權,是為了弄經費搞工程,今年還不知道林大官人是什么心思。
此時林泰來聽到劉通判說起濟農倉,立刻問道“濟農倉怎么了莫非新來的鐘知府又想拿回去”
朱知府早在三月時,就直接致仕了,朝廷又派了一個鐘知府過來。
在官場上,三品就可稱為大員,四品和三品之間是一道巨大鴻溝。
朱知府去年押錯了寶,被突然去世的張四維坑得不輕,同時又得罪了申家,四品到三品這個坎肯定很難過去了。
所以朱知府感到前途無望,又覺得在蘇州府做官做成了笑柄,上面被巡撫壓著,下面被府衙同僚頂著,實在沒意思,便回家養老了。
劉通判解釋說“鐘知府沒有收回吳縣和長洲縣濟農倉的意思,只是出了些別的問題。
前年鬧災,嘉定和昆山方向相對比較嚴重,府衙從吳縣和長洲縣濟農倉借了兩萬石糧支援嘉定和昆山。
這些糧食又借給了受災民戶,并登記造冊,但一直沒有歸還。
近日長洲縣袁知縣催討這筆欠賬,鐘知府命令書吏核實時,卻發現賬本遭到水泡,只剩了一半。
也就是說,只有一萬石可以核實,另一萬石借糧無法核實了。”
林泰來問道“不要說那么多沒用的,你就直接告訴我,一萬石賬目無法核實的后果是什么。”
“后果就是有一萬石理論上應該借給了民戶的米糧,已經沒有賬目,收不回來了。
也就是說,吳縣和長洲兩縣濟農倉有一萬石,被府衙虧空了。
這筆虧空,需要府衙主官鐘知府為此負責。”
林泰來詫異的說“這不是前年的虧空嗎當時在任的還是朱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