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鐘知府上任時,肯定要和前任知府交接各種賬目和倉庫,他自己沒交接清楚”
劉通判答道“我也不清楚交接時有什么情況,反正鐘知府最近才發現這個問題。”
林泰來無語,這就是鐘知府活該了。
按照官場規矩,前后任交接的時候,要把賬目都對清。如果在交接時發現虧空,往往是前后任各負責一半。
但如果正式交接完畢,新上任主官接過了大印后,再發現新的虧空之類的問題,那就要新主官自己負責補上了。
就算是被坑了,也只能怪自己當初眼睛沒擦亮,打落牙齒和血吞。鐘知府如今遇到的,就是這么個情況。
林大官人無動于衷的說“那讓鐘知府自己慢慢補唄,與我有什么關系”
他又不是圣母救世主,誰的忙都要去幫,和鐘知府又沒什么交情。
劉通判苦笑著說“鐘知府托我問個話,你有沒有興趣把這個虧空補上。”
林泰來驚奇的說“讓我自掏腰包給府衙補虧空,是我傻了,還是他傻了”
劉通判又道“但鐘知府說了,兩縣濟農倉可以從官辦再恢復成最初的官民合辦,由衙門和本地代表共管,可比照股東合伙模式。”
一百多年前最開始,濟農倉確實是官民合辦模式,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官辦。
但只要有官民合辦的先例在,打著恢復舊法的名頭,好像也能從法理上解釋的過去。
聽到這里。林大官人稍稍愣了下,這不就是“國企私有化”嗎
只要有實力參與,傻子也知道不能錯過啊
于是林泰來立刻轉頭對高長江說“我們社團的宗旨向來是為衙門服務,所以幫父母官排憂解難,也是我們社團義不容辭的責任
馬上準備五千兩銀子,解決府衙所欠的這一萬石虧空。”
去年林大官人就琢磨過,如何以個人身份參與濟農倉管理,只是知府那關肯定過不去,沒想到機會這就來了。
現如今市場米價大約一石五錢,一萬石的虧空話,差不多用五千兩可以補上。
林大官人的話雖然豪氣干云,但高長江卻面露為難之色,“只怕拿不出五千兩。”
剛回來沒兩天,還沒看賬目的林泰來疑惑的問道“五千兩都不行”
高長江連忙把林大官人請到院子角落,低聲回答說“坐館你定下的方針,說兩年之內不以賺錢為第一要務。
要保持積極擴張態勢,以做大平臺和擴大影響力、消滅競爭對手為最優先選項。
九個都的傳統社團收保護稅業務,利潤向來就微薄,去年總共也就一千多;
木瀆港稅關那邊,很多都轉移過去幫助王稅使堆政績了。
至于兩位娘娘手底下的走私生意,大概賺了有幾千兩;
工程隊的業務,去年只是新組隊試水,而且都是官府項目。新修一個城門和二十里河道疏浚,刨去成本大概賺了千把兩。”
林泰來忍不住說“加起來也不少了”
高長江又答道“都加起來看著挺多,利潤能有個七八千,但有一部分是歸了兩位娘娘和你家私人腰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