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現在攤子鋪的這么大,用錢的地方很多,再說今年坐館還要開工興建宅邸,總要預留一部分銀子。
所以說,社團確實能掙到五千兩,但現在真不好湊出五千兩。”
林大官人長嘆道“沒想到我們社團這么大的規模,還沒有揚州城一家大鹽商賺的多。”
高長江倒是不覺得奇怪,“也不能這么說,坐館組建更新社才一年時間,還是初期高投入的階段,幾年以后就不一樣了。
那些大鹽商,據說也都是至少經過了兩三代人的積累,才有了今日規模。”
林泰來無可奈何的說“原本以為,銀子暫時也夠用了,今日才知道,錢到用時方恨少。”
高長江就建議道“要不就算了,坐館別去補濟農倉的虧空了。
我感覺為了一個共管名頭,把社團銀子都掏空不劃算。
再說現在已經可以通過縣衙去利用濟農倉,又何必再多此一舉。”
林泰來搖了搖頭,“參與濟農倉管理對別人而言可能確實是雞肋。
他們就算管了濟農倉,也無法發揮出更多的作用,無非還是針對民戶賑濟借貸,以及通過出糶來平抑米價。
但對我來說,濟農倉卻非常有用,可以發揮的用處很多。以后你就知道了。
而且現在雖然可以通過縣衙利用濟農倉,但如果日后縣衙換了人又如何還不如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
高長江又勸道“坐館想的再好,也是巧婦難于無米之炊,手里拿不出五千兩。
而且這樣大數額的銀子,也沒什么人能借給坐館,家里藏銀豐富的商幫,早就被坐館得罪完了。”
林泰來稍加思索后說“所以在我想來,也只能去揚州城搜刮一下了,畢竟那邊巨富多。
而且他們也影響不到蘇州城,即便出了銀子,不會我影響我掌控濟農倉。
看來再去揚州城的事情,必須要盡快提上日程了。”
說起揚州城,高長江就忍不住抱怨說“當初在揚州城,坐館從鄭家手里租來了七千鹽引,轉手就分了大部分利潤給漕軍。”
“行了行了,這話就不要再說了。”林大官人絲毫不后悔,“比起人心,銀子又算什么”
高長江又提醒說“濟農倉只收糧米,不要銀子,所以坐館還需要找來大量實物。”
“不要緊,我自有主張”
這邊說完,林大官人又回到了屋里,對劉通判說“你回去告知鐘知府,他這一萬石虧空,我想辦法替他補上。
但是要以捐獻名義送糧入兩縣濟農倉,然后我會指定人選作為民意代表參與濟農倉管理,而且對濟農倉事務擁有否決權。
不過目前還不用著急,等秋收后新糧上市時再補虧空。”
劉通判松了口氣,這樣好歹回去對知府有個交待了。
雖然他有人撐腰不怕知府,但如果在衙門里天天被知府找茬也很難受。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