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詩明面上差不多,寫的大都是江邊景致,但仔細體會細微之處,內涵各有不同,簡直不像是一個人寫的,偏偏全部出自林泰來。
直到現在,林大官人才念頭通達。憑本事參加的文會,不讓自己作詩怎么行
張佳深深的嘆口氣,從今天開始,只怕文壇要亂成一鍋粥了。
如果把王世貞比喻成周天子,之前就是西周,之后就是東周。
王稚登代表的吳中派,汪道昆代表的新安派,都拋棄了對復古派的臣服,以后肯定還有更多連鎖反應。
每個人都想在新形勢下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但張佳看不出,林泰來又該是什么定位
王老登一直站在門口沒有回座位,看到林泰來終于裝完了,提醒道“曲終人散,可以放我走了吧”
堵在門口的軍士仍然沒有散開,林大官人反問道
“這些亂兵裹挾的是少司馬弇州公,雖然你們和弇州公所見不同,但畢竟都是文壇重量級人物,你們忍心就這樣拋下弇州公而去”
眾人“”
什么意思難道你林泰來想要他們和王世貞一起,都被亂兵“裹挾”
你林泰來不要太過分
“不不,不要誤會”林大官人急切的為王老盟主懇求說“我的意思是,你們為何不對弇州公伸出援手現在的弇州公迫切需要你們的幫助啊”
王老盟主抬起頭想說什么,但最終還是閉上了嘴。
林大官人又掏出一個本子說“亂兵的根源在于鹽務衙門,我這里有個解救王老盟主的辦法,但需要諸公齊心協力在上面簽個名,亂兵自然就消解了。”
很多人突然已經反應過來,是不是自從王老盟主被亂兵裹挾,陷入虛弱時開始,林泰來就在等著這一天
前兩次收二十兩入場費,無形中就在暗示大家,王老盟主是可以見到的。
他們當中的文壇老友,肯定要來看望王老盟主的;他們當中的反骨之人,肯定也要趁機過來落井下石的
王老盟主就像是一個魚餌,引誘著所有人上鉤無論是什么心態,都必定會踏入這個圈套
想來也真可笑,王老登在山下拼命串聯,才得以在平山堂召開了文會,結果都是給林泰來做嫁衣
原來林泰來今天故意放任開文會,不僅僅是為了在文壇裝個逼啊,而是還想把人都套進來。
在眾人遐想時,林大官人指著門外說“如果你們不想幫助弇州公,忍心將弇州公獨自拋棄在這里,我也不攔著,你們自行離去吧”
眾文壇大佬看了看門外,你林泰來說這話時,是不是先把堵在門外的軍士撤了更有誠意
一手道德綁架,一手武力圍困,誰能頂得住
萬歷十五年春季這次平山堂文會,在外界眼里充滿了神秘色彩。
傳言中的具體細節眾說紛紜,甚至還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
但是都注意到,這次文會像是一個分水嶺,在這次文會之后,文壇的格局就徹底變了。
復古派雖然還在,但是霸權已經轟然崩塌,盟友紛紛反水,附庸也紛紛獨立。
就在林大官人在平山堂引領文壇方向的時候,巡鹽察院后堂中,蔡御史手里捧著一份書信。
雖然他面無表情,但是微微顫抖的雙手卻顯示出不平靜的內心。
錢師爺匆匆從外面進來,稟報道“今日與陸君弼接觸,情況仍然不樂觀,他們不給任何準話。”
自從兵變發生后,為了息事寧人,蔡御史就決心“出賣”鹽運司換取平安。之后與林泰來方面的接觸情況,就是蔡御史最關心的事情。
但是今天卻有點反常,蔡御史沒有對錢師爺的稟報做出任何回應。
錢師爺有點著急,又提醒說“鹽運司費運使也在與林泰來方面接觸,極有可能要反了
如果鹽運司勾結上林泰來,對我們巡鹽察院是非常不利的”
蔡御史忽然“哈哈”大笑了幾聲,積壓了數日的焦慮全部一掃而空,對錢師爺說“林泰來不足為慮了”
錢師爺愣了愣,連忙問道“東主何出此言”
蔡御史也想與親信分享喜悅,“我剛才收到了來信,說申首輔已經上疏請辭,閉門謝客多日了”
對朝堂政治有一定了解的錢師爺也大喜。又問道“這是為何”
蔡時鼎答道“申府在蘇州城桃花塢修園子,但申家家奴做事太霸道,誤傷了人命。
蘇州知府剛正不阿,逮捕了申家家奴,并追罪申家其他人。
正在這時候,江南李巡撫突然指控蘇州知府貪污了五千兩銀子。
朝臣嘩然,皆以為是李巡撫受到了指示,故意陷害蘇州知府。
而申首輔為了自證清白,或者是假裝接受朝廷調查,不得不閉門謝客。”
錢師爺終于理解,為什么東主突然如此放松了。
林泰來最大的依仗就是有首輔撐腰,只要能占住理,朝廷基本都會傾向于林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