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殿試讀卷章程大致是這樣的,一般由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通政、掌院翰林學士、詹事府詹事等十幾個人為讀卷官。
然后這十幾個讀卷官會聚集在文淵閣,閱覽殿試試卷,大致排出名次。
然后預選出三份最好的試卷呈送給皇帝,讓皇帝確定三鼎甲名次。
當然有時會在具體細節上進行微調,但大體上一直如此。
在中式舉人或者叫準進士們的歡愉時光里,關于萬歷十七年己丑科殿試的章程,從宮中下發到了禮部,并傳達給考生。
據說這些章程是皇帝欽定,與往常殿試相比,有幾點不同之處。
但是這些改變,全部都是讓殿試更嚴
其一,于策論之外,加試八股文一篇。
這個意義就不用多說了。
其二,考題不再由內閣,不再提前一天印刷,而是在殿試當天,皇帝親自翻書定題,現場公布。
杜絕了任何提前漏題的可能性,除非皇帝想給誰漏題。
其三,負責糊名的彌封官不再用文官,改由錦衣衛官充當。而且不再讓彌封官直接送卷給讀卷官,中間另外設置送卷官。
杜絕了彌封官表面上糊名,實際上能把指定人員的試卷送到某讀卷官手里的可能性。
其四,所有讀卷官不許去考場看答題,讀卷期間晚上不許回家,全部住在禮部,不許私下里碰面,加派錦衣衛監視。
杜絕了十幾個讀卷官勾連串通,私相授受的可能性。
看到這些皇帝欽定的章程,所有人都能意識到,今年這科殿試可能是史上最嚴殿試,皇帝似乎想動真格
當然在焦點人物林大官人眼里,透過這些章程,他仿佛看到了一個躲在深宮里的樂子人。
旁邊的周應秋問道“你為何如此淡定”
聽到這句問話,林大官人忽然反應過來,自己不應該太過于淡定。
只怕所有人都以為,這場史上最嚴殿試是沖著自己這個舞弊者來的。
目的就是為了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讓自己在公正之下現出原形,所以自己的正確反應應該是氣急敗壞,要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如果自己太過于淡定的話,會不會引起別人的疑心
林泰來正在琢磨表演藝術時,又聽到周應秋提醒說“當前還有另一種可能出現的思潮,需要你防范。
在先前會試中,有些人自身能力不夠,完全是靠著通關節才得以中式。而殿試如果從嚴并加試八股文,這些人有露餡的風險。
所以這部分人很有可能會怨恨你,他們會認為,是你導致了殿試從嚴。”
“這跟我有什么關系”林大官人堅決不背鍋,“明明是皇帝想看大臣的樂子”
周應秋“”
大哥你想甩鍋沒毛病,但別往皇帝身上甩啊
林大官人感覺自己不能閑著了,要對事態進行調控,該表演的表演,該甩鍋的甩鍋。
于是就跳起來說“聽說許閣老病好了,我這就去拜座師”
會試主考官在大明官場上,就是進士最大的老師,關系僅次于天地君親,意義非同一般。
按慣例,上榜的人早該去拜大座師了。這相當于“簽約”,拜完了就正式締結成師生關系。
但是會試結果出來后,主考官許國就病了一場,最近才能見客。
當然也有不負責任的傳言說,許閣老其實沒有徹底痊愈,但是害怕再拖下去,會耽誤收門生。
當今風氣敗壞,會試后門生拜座師,都要攜帶實實在在的禮物。
實實在在的意思就是夠份量夠誠意,不要搞筆墨紙硯書本這種虛頭八腦的禮品,當然古品或者名家的例外。
林大官人就很實在,拜師禮品就是四個大銀錠,每錠五十兩,一點都不玩虛的。
同行的董其昌問道“你這禮品是不是有點過于庸俗了完全不用心,只有冰冷的錢財,沒有附加的人情。”
林大官人像是個夾縫里生存的卑微社畜,長嘆道“如果我給許閣老送禮太用心,除了錢財還有什么附加人情的話,只怕首輔晚上就睡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