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宣傳到位,包裝出色,第二位小海瑞就出現了。
“像雒于仁這樣做是不明智的,只會引起皇上的反感,反而會影響公務。”
雒于仁又斬釘截鐵的答道“有”
這個回答很出乎意料,讓東朝房里眾官員吃了一驚。
只見都給事中王三余站了出來,一臉嚴肅的對雒于仁說
“你這奏疏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勸諫皇上,唯一涉及朝臣之處就是勒索大臣這幾個字,請問作何解”
申首輔正想給萬歷皇帝上一課,如何正確應對此類輿情。
林泰來在翰林院聽說了這個旨意的時候,也是很震驚,萬歷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就算是想直接捶雒于仁,幾個錦衣衛官校就能辦了,為什么要搞“公審”
難道皇帝被人蒙蔽了,以為通過這種方式就能真正羞辱雒于仁
還是說,皇帝想通過這種方式,觀察大臣們的真實態度
這話太有道理了,陳學士無言以對。
道理也很簡單,這么重要的奏疏,怎么可能犯摹仿剽竊這樣的低級錯誤
此奏疏狂悖無禮,應予逐條駁斥雒于仁無君無父,應予從重懲處”
作為司禮監掌印,張誠當然都明白大明政治游戲是怎么玩的。
林九元你是在說笑嗎這里可是正經場合,金瓶梅怎么就蹦出來了
當事人雒于仁一時間反應不過來,腦子也陷入了短暫宕機。
林泰來成功的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提高了嗓門答話說“你這篇奏疏摹仿的就是你們同道趙南星的大作,金瓶梅”
雒于仁直接駁斥道“此乃莫須有乎奏疏乃我親自所書,何來摹仿剽竊”
司禮監諸秉筆已經在了,閣老便上前對皇帝行禮。
你們起碼還有幾十個人,又沒有就此滅絕
這時候,四輔王家屏忽然順著萬歷皇帝的語氣說“可令六部、都察院、翰林的堂上官、掌科、掌道廷鞫雒于仁,問其是何居心,并給予處置。”
眾人“”
懇請陛下平心靜氣,將奏疏留中不發。臣等另尋機會,再將雒于仁從朝堂勸退就是。”
至于喝酒、求財、杖責太監等等問題,如果換成一個大戶人家老爺,這算問題嗎
雒于仁完全不相信林泰來能說出什么,譏諷道“閣下若有真知灼見,直接明說,何必遮遮掩掩”
后世有個宮廷傳說,萬歷皇帝在養心殿地下埋了二百萬兩白銀。
雒于仁和今天主要的搭檔都給事中王三余,腦殼像是被大錘子敲了一下,此刻只剩下了嗡嗡作響。
雒于仁不假思索的答道“據說先前宣府出事時,有某大臣通過鎮守太監,密送銀兩進宮。”
正所謂天威莫測,林泰來縱然身為穿越者,此時也摸不準皇帝心態了,但好像與他關系也不大。
皇帝今天召見閣臣,這并不令人意外,但是讓閣老們驚訝的是,居然讓大家進宮。
但這幫清流勢力也真是吃飽撐著,非要拉他林泰來下水。
正常情況下,日常召見奏對地點都是在內閣馬路對面的文華殿,而不是直接把人喊到內宮去。
吏部尚書是外朝之首,像這樣的場合一般就由吏部尚書來主持。
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怨不就是廢了你們十多個人,這很多嗎
殿內眾人越發愕然,難道不是胡扯,內里真的有什么邏輯
又聽林泰來繼續說“其次,就是文字內容上的摹仿
在太監的引領下,閣老們從養心殿門前路過,然后去了毓德宮。
陳學士驚訝的看著林泰來,這事別人都想躲,怎么你林泰來怎么還上趕著想去
我并未指名道姓,林九元何故情急莫非心虛”
林泰來拍了拍胸前的新官服補子,“翰林院只是個五品衙門,而在下可是個正五品,又有翰林官職,為什么沒資格代表翰林院”
能趁機混好處就混好處,如果混不到好處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